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90年的回响②︱一句承诺,一生守望

2024-10-16 14:43 江西日报    阅读:233 





江西南部,于都河畔,水波荡漾,岁月悠悠。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这里集结出发,踏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8.6万余中央红军主力,在于都人民的支持下,静悄悄地完成了一场规模宏大、彪炳史册的战略大转移。从此,中国革命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这条长征路,浸染着烈士们的鲜血,写满了可歌可泣的故事。任时光荏苒,经久不衰、荡气回肠。

今年,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江西新闻客户端推出《90年的回响》专栏,刊发记者深入于都采访的长征故事,在重温历史中,追忆那段峥嵘岁月,感悟长征精神,探寻老区人民坚守初心,薪火相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中,谱写新时代荣光的生动实践。

伟大长征精神,必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你等过人吗?
等了多久?你等的人,他回来了吗?

2023年3月23日,一部名为《长征第一渡》的大型红色文旅史诗在于都长征大剧院首演。表演开始,女主角老年英姑的三问,直抵人心,震撼灵魂。

英姑的原型就是一生守望丈夫王金长烈士的于都县百岁老人段桂秀。

“我至多离开三五年,你一定要等我回来。”1932年,丈夫临别一言,在老人心间回荡一生,化为一场90余年的等待!

在于都县车溪乡,记者见到了银白头发、背部佝偻的段奶奶。她微笑着,用家乡话不停地向记者一行表达祝福:“大家身体健康,事业有成。”

这就是今天的主人翁,红军遗孀、百岁老人段桂秀。

图片

▲望着墙画《守望》的段桂秀奶奶。

1920年,出生不久的段桂秀被家人送给车溪乡王家。王家长子王金长比段桂秀大七岁,两人青梅竹马,感情深厚。

1932年,段桂秀与王金长结婚,婚后不到十天,王金长便决定,要去参加红军。

“我至多离开三五年,你一定要等我回来。”不曾想,大樟树下,王金长的一句“三五年”,让段桂秀等了90多年。

丈夫走后,段桂秀成了家中的顶梁柱,尽管日子艰难,她从未放弃等待。娘家人劝她改嫁,她选择躲起来也坚决不肯。

直到1953年,段桂秀等来了一张沉甸甸的烈士证明书,人们告诉她,王金长在福建牺牲了。段桂秀不相信,她不相信一张薄薄的纸,便能定了金长哥哥的生死。

图片

▲被装裱整齐的烈士证明书。摄影丨全媒体记者胡宇浓

“他说了一定会回来。我要等他回来。”段桂秀坚信金长哥哥不会骗自己。

为了维持生计和补贴家用,那些年段桂秀挑过100多斤的煤炭、石灰,挑过杂货,为供销社做过饭。记者见到段奶奶时,她的眼睑呈红色,“长期接触石灰和柴火熏眼,她的眼睛留下了后遗症。”同乡的人说。

从青丝守成白发,段桂秀的等待从未改变。可是她的金长哥哥,在哪呢?

因为时常要去车溪乡民政所领取养老金,段桂秀结识了所长郭湖北。身为红军后代的郭湖北,对同为红军家属的段奶奶照顾有加。

“真没有见过这么执着的人。”看着相识多年的段奶奶,郭湖北敬佩不已。

2019年的一次契机,郭湖北带着段桂秀来到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摸着墙上的五角星,段桂秀久久不愿离开。因为分别前,她记住了丈夫帽子上闪闪的红星。

“你们都说王金长牺牲了,可是他在哪?我没看到啊。”回家后,段桂秀对此耿耿于怀。

图片

▲于都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翌日,郭湖北带着段桂秀来到了该县的革命烈士陵园,“因为她说了,找不到照片,看看名字也好。”

纪念碑上刻满了烈士的名字,段桂秀不识字,郭湖北就带着她一个一个辨认。终于在高处看到了“王金长”,郭湖北找来竹棍指着,读给段桂秀听。

多年的等待,突然找到了宣泄口。段桂秀放声大哭,嘴里喊着“你真的不会回来吗?我还在等你呢!”

半个多小时,对着墙壁,段桂秀向“金长哥哥”哭着诉说这些年家里的情况、自己的故事,“你没有辜负重托,我也维持着我们家”“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我现在过上了好日子,我们有重孙了”……

图片

▲2024年,段桂秀和重孙女的合影。

如今,段桂秀住在修缮后的小楼里,和从小叔子家过继来的儿子一家四世同堂。王金长的烈士证明书被精心装裱过,挂在一楼的显眼处。小楼屋外右侧,有一幅整墙的墙画,画上段桂秀站在樟树下守望。每天,她都要到院子里坐坐,看着墙画,发发呆。

天气好时,她还会走到老村,看看老房子。老房子已经被保护了起来,成为参观点。门口,“九十载三万日青丝成雪未有悔  一百岁两世纪芳心永鼎乃无私”的对联格外醒目,见证着段桂秀一生的等待。

图片


331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