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镇位于县城南部,为南高北低丘陵地,总面积136平方公里,设13个行政村、1个街道居委会,125个村民小组。2000年全镇有5580户,225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020人,除回辛村兰家小组有畲族27户103人外,皆为汉族。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24公里。
镇内山多田少,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说。有耕地面积18764亩,其中水田16942亩,石良、上坪、天咀三村竹木资源丰富,大禾有釉土,古源有云母,姚家坊为板栗生产地,枫岭李子质好、粒大、味甜带酸,回辛生姜肥壮、肉厚、辣味好留田、沈坊一带石山形状奇特,风景优美,大禾定心寺声名远播于闽西、赣南,莲神太子庙会为莲文化重内容,古源大片摩崖石刻的古文字符号吸引着大批观光游客。
经济概况1991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为1470.万元,其中工业147.3万元,农业1323万元,财政收入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3元,非农业人均纯收1400元。至2000年工农业总产值为5925万元,其中工业3070万元,农业2855万元,财政收人321.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70元,非农业人均纯收入3500元。2000年外出务工人数6000余,劳务收入480万元,居民存款为3043万元,比1991年增加6.4倍。
农业全镇农业以水稻生产为主。水稻随着杂交水稻良种推广和管理技术的普及,亩产由1991年550千克上升到2000年700千克。1996春开始推广“太空莲”新品种,最高亩产101千克,比其他品种增产近一倍。至2000年白莲种植面积为7670亩,总产达192吨。烟叶种植由晒烟转为烤烟。回辛村成立生姜开发公司,向农户提供产前产后服务,传统生姜品种得到有效改良种植面积扩展到2000年的800亩,总产8万公斤。水保工程、植树造林封山育林,90年代治理水土流失区逾2万亩,果林面积由320亩发展至16900亩。
生猪养殖年平均出栏1.2万头,生猪购销经营户邓泽盛曹建平1997年交纳税金分别为23万元和17万元,成为抚州纳税大户。
工业全镇工业蓬勃发展。该镇是茶树菇发源地,193年,天咀村村民谢远泰培植成功,首先在赤水推广,发展到千家万户。2000年全镇茶树菇厂逾0家,年产值200万元以上砖瓦厂有村办小型厂14家,中型机砖厂1家,全镇年产机砖800万块。木竹加工企业有胶合板厂、华联竹席厂、石良红木家俱厂。有3家粮食加工厂消化全镇余粮,其加工的优质大米远销沿海城市,全镇工业总产值由1991年147.3万元,上升至2000年的3070万元。
集市贸易赤水圩历来是广昌中、南部最大的交易市场,圩日人数多达4000人,腊月高峰期达上万人,个体工商户由1991年110户发展到2000年的332户,市场成交额1991年600万元,1998年至2000年一直保持在1100万余元。
圩镇建设1992年12月建成两幢占地2700平方米的圩棚,内有摊位500余个,售货亭800多平方米。1995年又新建1幢4层工商管理楼等配套工程,特别是在镇区西岸、206国道旁由镇统一规划,群众自筹资金330万元,建成一条长180米、宽15街道,有店面81间,使镇区扩大三分之一通讯电力1997年开通程控电话,1999年建起移动手机中转塔,至2000年全镇程控电话增加到1800部,手机用户发展至1500部;电力设备改善,1999年35千伏变电站落成,并与县城、杨溪及驿前电站联网,至2000年底全镇完成农网改造。
交通运输境内交通发达,有206国道纵贯南北,另有赤水至塘坊杨溪、尖峰、旴江4条县乡公路到1995年,实现村村通公路,96%村小组可以通车。全镇有个体运输户64户,其中有大型货车7辆,小型农用车39辆,中巴客车14辆,小轿车4部,摩托车数千辆。
文教卫生镇内有初级中学1所,完全小学14所,191~2000年投入41万多元,为全镇新建教学楼、教师住房共2242平方米,投资34万余元,为中学新建教学大楼648平方米,实现校园“六配套”。1991年镇开通电视差转机,1994年建起有线电视站开通6套电视节目,1998年开通12套节目,2000年有线电视用户500户,微波电视用户800户,实现了村村通电视。
镇中心卫生院1991年经江西省卫生厅评定为达标中心卫生院,有2个门诊部,1个住院部(18张病床),有X光机、B超室、化验室、手术室,有医生12人,护士6人,可以做一般手术。另有10所村级卫生所,21名乡村医生。
内容来源:广昌县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