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正在进入关键阶段,麻痹心理和盲目乐观也在滋长,务须警惕。
中央高度重视、运筹帷幄,各地众志成城、严防死守,医疗专家和医护人员殚精竭虑、忘我工作,社会各界千里驰援、通力合作,群众积极响应、全力配合,这些都是我们终将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充满信心。
但是,多运用“底线思维”,把可能出现的最坏场景想充分一些,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在这场突如其来、来势凶猛的疫情面前显得尤为重要。当疫情似乎已达高点、人们都在盼着拐点出现的时候,警惕可能出现的疫情“第二波”,非常必要。
第一,随着延后的假期即将结束,春运返程引发的流动压力是一个严峻挑战。特别要看到,一些地方、一些企业出于当地经济和自身发展考虑,不可避免地产生“疫情很快就要过去、抓紧时间提前布局”的冲动,急于开工建设,甚至有可能不惜重金招揽各地农民工返厂工作。是否会出现“民工潮”需要监测和引导。
第二,随着部分地方疫情增长放缓,出于对中央和各地有力措施的高度信任,特别是疫情防控战役全面打响以来,不断传来的“好消息”令人振奋,也极有可能催生各种盲目乐观心理。
第三,近一段时间以来,各类信息目不暇接。人们从初期“信息饥渴”引发的焦虑,向“信息轰炸”引发的恐慌过渡,渐渐地就会因“信息过载”而麻木。面对一场群防群控的战役,最可怕的就是这种麻痹心理。
我们当然希望疫情“第二波”不会出现,但是我们万万不可对此掉以轻心。必须看到,倘若再有“第二波”,它对防疫工作的打击,对社会心理的冲击,恐怕会更加强烈。
为了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我们再次呼吁——不怕兴师动众、不怕“劳民伤财”、不怕十防九空!
疫情一天没有得到彻底战胜,我们一刻也不能松懈!
(责编:仝宗莉、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