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高校安全稳定既关系高校自身改革和发展,也是社会长期稳定和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
进入新时代,高校稳定面临一些新形势新问题,其中突出的一点,就是出现了若干关乎高校安全稳定大局的新攸关群体,与我们以往熟悉的师生员工群体不同,这些新攸关群体具有新的特点,也带来新的挑战。
说到高校的人员组成,我们通常聚焦于在校教师、学生、职员,有时还会包括离退休教职工。这些人员通常都与学校签署正式的合同,通过各种正式的管理体系进行比较直接的管理与服务。这些称为学校的内部组成人员。而新攸关群体,指的是与学校并非直接管理关系,组织形式上相对松散,却对学校的品牌声誉乃至安全稳定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所以叫作攸关群体,加个“新”字,则是强调其在新时代的规模、性质、力量都有显著的提升,应引起高度重视。
(二)
新攸关群体主要包括以下6类较为典型的组成:校友、非全日制学生与继续教育学员、学生亲友、国内外教学科研合作伙伴、兼职或名誉性的学衔或委员会成员、捐赠者与冠名人。
校友群体一直都存在,并通常由校友会渠道来做一定的管理与服务。但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使用,校友网络的黏性大大增强,传统树状的以地区为主要组织平台的校友会组织被各种新生的校友微信群而取代,以往一年一次或几次的面对面的校友重聚活动被几乎是不停歇的网上校友互动所取代,班级的、年级的、院系的、师门的、社团的群体,大大小小,极为活跃。不同群体的活跃度有脉冲性,但遇到一些与母校有关的事件,通常会陡然升温,并产生越来越多见地,形成强有力的舆论,对学校也对社会施加影响。
非全日制学生与继续教育学员,从学籍管理上说,应该列入学生群体,但从传统的学校学生工作管理体系来说,这部分群体通常是游离在外,或至少与全日制学生的管理方式大不相同。这部分学生和学员,多数在职并分布延伸到丰富多元的社会网络的中上层,因此具有相对较强的资源和社会影响力。与全日制学生不同,多数非全日制学生的党团关系并不在高校,仍以在原单位参加思想政治教育类活动为主。
学生亲友,或经常被称为家长,成为越来越有形化组织化并谋求意见表达的一个群体。一方面是家长把中学的沟通方式惯性延续到大学阶段,另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家长受过高等教育,并有较强的意愿参与到子女学习、生活、发展的意见发表、选择决策中。从大学低年级的选课、双学位、交换、实习,到高年级时的考研、就业、感情关系、师生关系,都存在父母的影子。亲友群体从与高校的弱联结,因其对子女的关心,而演变为与高校的强联结。
国内外合作伙伴,可以是其他院校,也包括企业、政府、非政府组织,既有围绕人才培养、科研创新进行合作的,也有关于技术转移或政策智库等合作的。这类合作伙伴可以分为国内与国际两类,国际合作伙伴有其国际政治经济背景的特殊性。
高校大都设有名誉博士、兼职教授、名誉教授、顾问教授等学衔,也逐步建立一些顾问委员会、指导委员会、战略发展委员会、名誉校(院)董会、理事会等并聘请有关人士担任顾问、委员,或者名誉校董院董、理事等角色。目前多数顾问、委员、理事、校董多由民营企业和跨国公司负责人出任。
捐赠者与冠名人是新攸关群体中的新进而强有力的一类。教育捐赠是社会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各国高校筹集办学与发展经费的重要方式。当前,接受个人、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基金会的捐赠,成为我国高校发展一种新的重要资金来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部分捐赠者得到某种名誉认可,进入与高校密切互动的攸关群体中。
(三)
总的来说,这些新攸关群体的特点体现在:规模化却处于非正式组织的状态;与学校的声誉有共生性;受到社会高度关注;意见领袖对于群体有较强的带领性。
新攸关群体的特点,决定了高校对其不能采用直接管理的方式。但他们的重要性又决定了高校不仅不能忽视和放松对其联系和管理,更要加强和重视。因此,做好新攸关群体工作,需建立制度性沟通机制、强化共识教育,最大化使之与高校同频共振,努力画好同心圆。
一是从政治建设的高度,重视新攸关群体的思想及组织建设,建立并完善工作制度。要针对高校发展的特点和现状,从政治建设的高度,梳理界定新攸关群体及成员的范围、定义及标准,在此基础上,建立并明确思想、组织制度及管理机制,做到范围清晰,架构明确,管理有的放矢。如在各级校友会干部的选聘上,要体现学校党委的领导,要重视校友的评价,要关注人选的品德,最终要在政治上把好关。非全日制学生要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建立临时性的党组织进行规范化的组织生活。
二是建设学校发展共同体,更要建设立德树人共同体。在高校发展建设过程中,要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根本所在。在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学校发展的资源支持中,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重视学校传统、珍惜学校品牌、维护学校清誉。对各种名誉学衔和委员会角色的选聘,要重视对其基本政治立场的考察。遇到国际合作伙伴政治上的方向性、立场性错误,要坚守原则,敢于亮剑。
三是讲究工作方法,扬长避短,最大化发挥新攸关群体对高校发展建设的积极作用。要采取融而不离、导而不堵的工作方式,既要避免平日放任、遇事无措,也要避免出现问题和矛盾后,没有沟通、疏导和解决渠道,从而造成矛盾危机加重,带来不利后果。要看到新攸关群体对高校和整个社会的积极作用,通过艺术化的工作方法发挥这些群体的积极力量。善于抓早抓小,平时多征求意见、听取建议、共商共议,让新攸关群体感受到被尊重,自觉自愿与高校同频共振。
四是新攸关群体工作要体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甚至全“生态”育人。新攸关群体与学校千丝万缕的联系最终要回到育人的原则上来。学校对于亲友们关注学校的信息、关心学校的发展要给予理解与关照,重视来自学生亲友的意见建议,理解亲友对于学生的长期影响力。但更要从育人的根本理念来理解和对待亲友们的种种关注,要鼓励学生培养更强的独立性,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更要影响并鼓励亲友们放手,不越俎代庖,不包办代劳。要理解“学生只有更独立自主才能真正得到成长”的教育理念并最大化实现家校协同。
总之,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新攸关群体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相伴而生,彼此作用。在这个长期共生的过程中,我们要对新攸关群体引起足够重视,要善于发现问题和矛盾,更要善于找到规律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作者系清华大学副校长)
(责编:杨光宇、曹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