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资小新
“复兴号”恢复生产,5G应用建设提速,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密集开建,海外合作产业链供应稳定运行……
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央企业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既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又引领带动上下游其他企业协同发展,助力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部署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协调安排,组织推动中央企业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改革发展,勇当战疫情的排头兵、稳经济的“压舱石”,充分彰显了砥柱中流的使命担当。
对外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长安表示,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中央企业主动作为,在疫情防控和复产复工方面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在保障就业、稳定投资、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和国际产能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钟宏武分析指出,中央企业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一方面抓好经营做好主业,基础民生领域的中央企业稳定生产、保障供应,就是对抗击疫情最大的贡献,另一方面围绕痛点、创新创造,业务上有创新,也为疫情防控和经济转型升级作出了积极贡献。
发挥影响力带动力
扩大产能稳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
当防控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中央企业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落实分区分级政策,精准推动能复尽复、能产尽产、能开尽开,像一股春日暖流融通“冻结”的产业链,带动上下游其他企业复工复产,扩产能、稳就业。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很多中央企业不仅春节不放假,还开足马力、扩产扩能,有力地支撑疫情防控、保障改善民生。国家电网推出便民惠民举措,每天近2万名职工日夜奋战在湖北抗疫一线;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化集团等企业在做好全国油气供应的基础上,统筹供应渠道、抢调油气资源,上万名职工为湖北用户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新兴际华集团下属企业3502工厂迅速转产医用防护服、大力招聘工人,扩大产能、助力抗疫。
建筑施工类中央企业用工人数多,企业千方百计解决用工、材料、交通等难题,复工复产率持续提升。中国铁建承建的济南黄河隧道通过严格的健康筛查,400余名管理人员和劳务工人已返岗就业。中建基础承建的潍莱高铁项目、中化集团泉州乙烯项目等推出“春风行动”,组织“点对点、一站式”包机、包专列、包车等接员工直达返岗。
济南黄河隧道工程
非常时期,用非常之举。近期央企持续开展集中招聘活动,2月10日以来,先后有21家中央企业通过国资委网站发布了社招、校招信息,中国电子下属多家企业面向社会、校园招聘2000多人;中国移动40家下属单位线上春招5000余人。中国电信、中旅集团、中国航信、中国林业等央企也拿出大量优质岗位招聘人才。国投集团投资企业河北雄安人力公司启动“河北雄安新区2020年春风行动网络招聘会”,首日吸引58家企业发布140个岗位,计划招聘人数3640人;中国电子旗下麒麟软件推出千人招聘计划等,大批中央企业陆续招人,给就业市场吃下“定心丸”。
初步统计,截至2月20日,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所属4.8万户子企业,复工率为86.4%,其中生产及对外经营性子企业2万余户,复工率为88.4%。石油石化、通讯、电网、交通运输等行业开工率,目前已经超过95%,有的已经达到100%。
这几天,中国第四、世界第七大水电站——总装机1020万千瓦的三峡集团乌东德水电站建设现场已有4台机组全面进入总装阶段;中国船舶集团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在复工复产一周的时间里,完成一座JU2000E型海上自升式钻井平台交付离厂、两艘21万吨散货船试航等,带动产业链上其他企业加快生产。
三峡集团乌东德水电站建设现场
钟宏武表示,中央企业在国务院国资委的统筹下,有序实现大面积复工复产,将会有力地引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其他企业稳定就业、向好发展。近期国资委和中央企业打出了一套稳经济的组合拳,出手很快,力度很大,效果很好,在稳健发展的同时,也提振了战胜疫情的信心。
激发潜能强动能
稳定投资高质量发展
战“疫”定有胜时,发展不能停步。为对冲疫情影响,推动稳增长,中央企业促增量、稳存量并举,积极扩大投资,稳定预期。
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密集开工,对于扩大投资发挥了重要示范效应。从西藏与四川交界的金沙江上游川藏段梯级电站,到广东的国内首台双套H级燃机项目,再到福建周宁抽水蓄能电站工程......近日,中国华电负责建设的一批各省“十三五”重大工程渐次复工,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助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蓝天保卫战;中国移动2020年底5G基站数达到30万个的目标不变,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将力争前三季度提前完成全年25万座基站的建设目标;2月24日,中国中车集团四方车辆有限公司全面复工,高速动车组生产线上“复兴号”等所有项目恢复生产;航空工业气动院承担的国家重点工程FL-62风洞建设按期复工,已全面进入现场联合调试阶段,为项目按期完成年度建设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中核集团旗下400余家生产型企业已经开工生产,承担的多个国家重点工程已经恢复建设。
高铁“复兴号”恢复生产。
危中有机,事在人为。国务院国资委指导推动中央企业加强形势研判,认真研究用好用足国家应对疫情出台的金融、财税等支持政策,把握好后疫情和疫情后市场恢复性增长可能带来的机遇。疫情面前,一些传统行业受冲击较大,而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中央企业加速转型升级,创造新业态、培育新动能。
一项项重大投资激发了发展潜能,释放了发展动力。三峡集团宣布在广东、江苏等地开工建设总装机规模392万千瓦、总投资580亿元的25个新能源项目;国家电网全面复工了一批高科技重大建设项目,这些项目总的建设规模超过700亿元;中国电子与合肥市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在当地投资超百亿元建设集成电路产业链配套项目,打造国际一流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参与当地现代数字城市总体规划设计和投资建设运营,开展健康医疗数据的汇聚、治理与运营服务助力“健康合肥”建设。
三峡集团广东阳江一期海上风电项目
国务院国资委科创局局长、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苟坪表示: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支撑。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坚定必胜信心,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不动摇,积极变压力为动力,把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努力2020年央企实现稳增长目标。
2月25日,中国电子与安徽合肥达成超百亿战略合作。
以金融创新推动实体经济
用活资金稳预期
中央企业不断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助力上下游企业缓解融资难题,让市场迸发更大活力。
金融创新缓解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2月14日,中交集团所属二航局在上交所簿记发行全市场首单疫情防控资产支持证券(ABS),发行规模2.3亿元,期限1年,优先级票面利率2.8%,7天完成发行,发行效率创供应链金融ABS产品历史新高。本期供应链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给予供应链上游中小型企业资金支持,帮扶恢复生产,进一步支持疫区一线抗疫企业相关疫区医院及科研实验室的建设以及相关疫情防控项目建设投入。
2月14日,中交集团所属二航局在上交所簿记发行全市场首单疫情防控资产支持证券(ABS),发行规模2.3亿元。
用金融“活水”帮扶上游合作企业协同发展。国网电商公司迅速响应,发挥平台优势,以线上产业链金融和电费金融两大业务切入点,基于区块链的线上产业链金融平台已为中小微企业融资167.3亿元,电费金融产品交易额达到26.1亿元,成为帮助中小微企业复产复工的科技“抓手”,助力中小微企业资金链良性循环。
通过国网电商公司金融科技平台融资成功的福建景丰科技开足马力提升产能,工作人员正取下锦纶丝成品,准备送检。
用好资金培育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中国国新坚持“以财务性持股为主”的基本定位,重点通过基金投资等方式,围绕新布局、新动能、新模式,发挥培育孵化功能,投资了一批位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领先企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统计,目前,我国境内共有央企上市公司 398家,总市值约15.8万亿元,虽然只占上市公司总数的10.5%,但市值占比达到25%,是市场平稳运行的重要力量。受疫情影响,2月3日出现了短暂的深幅下探,央企上市公司跌幅低于市场平均水平,起到了对市场的支撑作用。2月4日起,市场企稳回升。至2月24日,上证综指从2月3日的最低点2716点攀升至3031点。“在这个过程中,央企上市公司发挥了带动作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说:“央企上市公司大多是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目前央企上市公司基本复产复工,为经济稳定运行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风物长宜放眼量,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当前,国资委提出了突出抓好增收节支、科技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企改革、重大风险防范化解五方面举措,全力以赴完成全年生产经营目标和改革任务,有利于稳定预期,发挥乘数作用和示范引领作用。
推进“一带一路”项目
国际产能合作稳贸易
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高度融合,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也是世界经济的挑战,世界各国支持和期待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快速步入正轨。中央企业是“走出去”的主力军,既连着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也是大量海外工程的承建者。面对疫情带来的冲击,中央企业全力复工复产,稳定全球产业链、畅通国际供应链,保障国际贸易和产能合作平稳进行。
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长沙第一产业园,一台打包完毕的盾构机完成装车,即将运往土耳其开展隧道工程施工;2月26日,由中远海运散运衢山海轮承运的中铝几内亚博法项目首船铝土矿接卸仪式在日照港石臼港区举行,顺利完成首船运输;中国建材下属企业全力保障110多项海外水泥、玻璃、光伏、节能等工程的建设进度,其中多个项目已成功点火。
2月26日,中远海运散运衢山海轮承运的中铝几内亚博法项目首船铝土矿接卸仪式在日照港石臼港区举行。
借助当地和第三方力量,抓好重大外资项目落地。国家电投上海电力下属的胡努特鲁燃煤电厂项目,是中国“一带一路”和土耳其中间走廊倡议下的重点项目,也是迄今为止中资企业在土耳其最大的直接投资项目,实现了中国资金、技术和设备抱团出海,企业充分发挥留守项目现场约120名管理人员的作用,扩大国际合作和当地用工,保持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在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工程,896名中方建设者和4370名巴方建设者坚守在项目一线,力保今年防洪度汛、下闸蓄水目标实现。
视频调度生产、一人多职补缺,逐步恢复生产能力。在安哥拉卡约新港项目,中交集团充分启用网络办公等手段,面对中方人员暂缓返安的情况,在安中方员工一人多职、互相补缺,同时紧急招聘、集训安籍员工进行补充,为项目即将进入快速施工期做好人机料、工艺方案、施工计划、后勤保障等准备;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对设在泰国的黑旋风公司,通过视频方式对生产过程进行远程指挥调度,与此同时联系非疫区中方管理人员迅速赶往泰国公司开展生产经营。
能源、交通、电力、水利……在遍布海外的各类项目上,央企工程建设者鼎力合作、坚守一线,为特殊时期的平稳运行保驾护航。商务部合作司负责人2月24日介绍,1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1082.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4.2%。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92.3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59%,同比增长123.5%;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大项目增多,上亿美元项目31个,较上年同期增加18个,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建设、电力工程建设和石油化工等领域。
作为国民经济主力军、顶梁柱,中央企业火力全开、机器轰鸣,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疫情防控的积极成效,更看到了中国经济的巨大韧性和潜力。钟宏武、李长安等专家表示,下一步中央企业要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引领带动上下游其他企业发展、保障全球供应链,与其他不同所有制企业一起,共同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