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文明办主办、中国文明网承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2019年3月网络点赞评议正式开始,现已进入投票环节。坚持41年自费从事食用菌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成功培育出“中华神菇”的我县农民发明家谢远泰光荣入围。根据评选规则,入围候选人有一个事迹展示投票环节,组委会将根据投票结果最终确定“中国好人”先进典型入选名单。
广昌人,快来为他投票吧!
投票时间
2019年3月2日——3月25日
投票方式如下
1、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文明中国”APP
2、点击下方活动找到活动页面
3、选择“按省份”并点击“赣”为谢远泰点赞
4、输入验证码完成点赞
5、也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文明江西”微信公众号
6、点击微信底端“文明活动”找到活动页面
方法同上
投票注意事项:每人每天一个IP地址每小时限投1票,本次网络投票属公益活动,投票一律免费。
广昌人,记得为谢远泰点赞哦!
一位农民发明家的筑梦之旅
——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获得者谢远泰事迹
在“中国白莲之乡”江西广昌,有一位农民,凭着惊人毅力和执着追求,成功用人工方式培育出“中华神菇”茶树菇;他坚持41年自费从事食用菌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并免费将发明成果惠及千家万户,为助力全县乃至全国贫困群众脱贫攻坚作出了杰出贡献。他,就是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星火带头人、江西省五四青年奖章、江西省科技新成果新技术双交会金奖、国际发明金奖、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获得者:谢远泰。
抱定初心勇探索 育出“神菇”惠万家
1957年8月28日,谢远泰出生在山环水抱的广昌县赤水镇天咀村。年幼时家乡最吸引他的是野生茶树菇——金黄、脆嫩、口味醇香。1977年,高中毕业后回到天咀村,成为了一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面对乡亲们的赤贫状况,他感到十分揪心,如何帮助乡亲们改变贫困面貌?“发展茶树菇!”一个灵感和念头在脑中闪现,童年关乎茶树菇的憧憬与兴趣,成为他人生梦想的起点。自此,他果断地踏上了探索之路,成为了天咀村一个小型林场的香菇种植工人。他如是说:“因为那儿离我的梦想最近。”
那时,香菇种植是当地的传统产业,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为尽快学会种菇技术,他总爱缠着师傅,请他教给自己种菇手艺,花费大量时间学习和研究种菇技术。在他看来,茶树菇和香菇都是菌类,总有类似的地方,香菇可以人工培育,茶树菇为什么不能人工培育?!他先在香菇种植上谋求突破,然后在茶树菇上求发展。1982年,为提高香菇产量,他日夜苦思,借钱南下广州学习香菇“段木菌种栽培”法,叩开神圣的菌种学的大门;为节省木料,他用心琢磨用茶子壳、五节芒、稻草等植材替代木屑技术。1986年,他研究的“大田代料栽培”香菇实现了大规模生产。香菇技术的突破为他研究茶树菇种植技术提供了丰富的借鉴。那时候家里人多,住房拥挤,为腾出房间做实验,他甚至利用猪圈当实验室,用石灰消毒后,一心扑在猪圈里做实验,被人笑话也不放弃。
记不清历经多少次失败,多少次挫折,人工培育茶树菇实验终见曙光。1992年初,谢远泰终于人工培植出了茶树菇。经国家食品质量监督中心检测,茶树菇内含人体所需的17种氨基酸(包括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需的8种氨基酸)、抗癌多糖,以及十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超过其它食用菌10多倍,质量比天然茶树菇更好,“中华神菇”由此扬名!1993年,谢远泰将该品种命名为“AB六-2”的特种菌,通过了江西科学技术委员会技术鉴定,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荣获96年北京世界发明金奖。一位日本客商出价100万美金购买他的专利技术,却被谢远泰断然拒绝,他选择把这个无价之宝留给祖国,因为在他心里,祖国利益高于一切,他要让发明专利惠及父老乡亲,惠及千家万户。
1995年,他坚持走“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为农户包技术培训、包原料供应、包产品销售,帮助大批农民脱贫致富。1996年,其茶树菇利润高达400万元。他的“公司+农户”的方式,点燃了广昌和邻县农民脱贫致富的希望之火,抚州市的各县乡农户都争相学种,谢远泰踏遍了每个县乡,无偿传授茶树菇栽培技术。1999年,谢远泰的公司成为江西食用菌产业龙头企业,培训全省各地学员1.5万人,茶树菇专业种植户有1036户,全县茶树菇种植规模达1.23亿筒,年产值8000多万元,利税2000多万,解决下岗工人就业,盘活农村剩余劳动力1.1万人。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菇”消得人憔悴
2002年前后,谢远泰因做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引发大脑出血、中风等多种病发症,花费了大额医疗费用,每年还需要4万元左右的检查治疗费。疾病的侵袭,使他无法用心掌舵公司的未来,所经营的远泰集团及研究机构相继破产倒闭,家庭生活从此陷入困境。祸不单行,后来他又因脑出血导致口齿表达不清。然而,虽然他身患疾病、生活困难,在研究器材和场所缺乏的情况下,仍然痴迷于茶薪菇新品种研究。
2008年,江西广德新农村合作发展有限公司出资与其合作成立了江西润德真菌研究所,并由谢远泰担任所长。2013年,由于该企业倒闭,江西润德真菌研究所关闭,原有的设备也无法自主使用。但谢远泰却并未放弃研究,自购简陋设备,借用其妹妹场地继续钻研。如今,已过花甲之年的他不顾自身年老体弱多病,自告奋勇担当广莲食用菌研究所所长,继续为食用菌研究奉献一份光和热。
经过不懈努力,2015年,他的“茶树菇液体菌种开发”项目获得科技成果鉴定证书,并获得抚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16年,他申请了“蝙蝠蛾栽培北冬虫夏草技术、家蚕幼虫栽培北冬虫夏草技术、杂树蔸栽培茶树菇技术、蝙蝠蛾幼虫饲养病虫防治技术”等四项发明专利。其中有三项发明已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获得保藏号。牛杆菌、鸡枞菌已通过人工栽培,在实验室成功出菇,该技术突破了人工栽培技术的瓶颈,今年有望可以申请发明专利。“莲籽壳代替木屑代料高产栽培茶树菇新技术开发应用研究”已获抚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有望通过江西省科技厅技术鉴定。
为了更好地让他安心地开展食用菌研究工作,广昌县委县政府为其解决申报“杂树蔸栽培茶树菇技术”等四项发明专利费用,为其申报政府特殊津贴,全方位解决他生活科研等后顾之忧。
俯首甘为孺子牛 无私奉献为乡亲
谢远泰一直潜心茶树菇及相关食用菌品种和种植技术的研究,几十年不辍,让茶树菇实现了从无到有,将食用菌的品种由茶树菇拓展到羊肚菌、毛笋菇、虎奶菇、灵芝、鹿茸菇等新品种,将茶树菇菌种固体接种发展为液体接种、将木屑栽培技术升级为莲子壳、莲蓬壳代料栽培,在科研领域收获满满。但更为可贵的是,他搞科研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众多的乡亲能够更快的通过发展茶树菇种植走上致富路。为此,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无私的拿出来,奉献给了广大群众和脱贫事业,茶树菇产业已然成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
为解决广大农民群众种菇技术难题,身为“茶树菇发明人”的他毫不隐瞒,拱手相让,不但参与了茶树菇系列标准的起草和修改,还用心制作了一套茶树菇接种、栽培、管理、烘烤等标准化生产技术流程,无偿发放给村民群众。多次深入生产一线、茶树菇大棚为菇农讲课,手把手指导农民种植茶树菇,将茶树菇生产技术普及传授给千家万户。对于有困难的菇农,他从不吝仁慈之心,鼎力慷慨相助。2014年,水南圩乡张杨村凉山栋村小组贫困户廖诗详因房屋倒塌和儿子患病陷入困境。谢远泰捐助他一万筒菌种,并登门手把手传授技术。2016年,廖诗详成功生产2000多斤优质茶树菇,当年纯收入4.6万元,实现顺利脱贫。
2016年,为带领更多群众脱贫,谢远泰带领弟弟组建了江西省利财食用菌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与16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了帮扶协议书,引导贫困群众采取扶贫资金入股、投工投劳等方式参与公司生产经营和务工就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下湖村贫困户邓学兴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年过花甲的邓学兴不仅每年能在公司获得分红收益,夫妇俩还在公司务工,一年就有收入5万元。有分红保障,又有就业岗位,公司成立当年,邓学兴家就顺利脱贫。目前,利财公司每年可为贫户提供长期务工岗位80多个,短期务工岗位60多个。到2017年底,利财食用菌公司已带动14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脱贫。
茶树菇产业的发展壮大还带动了农产品经纪人和运销领域的蓬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县从事茶树菇菇筒接种、清运卸货、运输、采摘鲜菇的就业人员达1.6万人,其中茶树菇行业的就业扶贫车间有37家,吸纳贫困户169人。如今,在谢远泰的引领下,广昌已涌现出了利财、宏泰等具有较大规模的茶树菇生产经营企业13家,茶树菇生产专业合作社29家、茶树菇民间科研机构1家。2017年,全县茶树菇种植规模达2.3亿筒,茶树菇种植户达2960户,户均纯收入达9.8万元,其中,全县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种植茶树菇达6万筒,带动了524户贫困户参与茶树菇种植产业实现稳定增收脱贫。
茶树菇作为一项经济效益显著的特色富民产业,深得广大农民群众喜爱。仅广昌县水南圩乡种植面积就达4000多万筒,让众多农民在家门口发展茶树菇产业走上了致富路。这一产业不仅在广昌县遍地开花,还在广昌周边的南丰、黎川、宁都等地发展,并辐射到了贵州、河北、河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等地,全国种植数量达到8.2亿筒,产值达16亿元,带动10万余农民脱贫致富。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在如火如荼的脱贫攻坚大潮中,“中华神菇”以其独特的魅力,撑起了成千上万贫困群众的脱贫小康梦想,而被誉为“中华神菇”的茶树菇发明人谢远泰甘于清贫、无私奉献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坦荡胸怀与无私担当,倾注着奉献脱贫的赤诚大爱,书写着为人民服务的别样精彩人生。
向好人学习
向好人致敬
为广昌谢远泰投一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