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图为疫情期间,安徽省中瑞农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员工为市民提供农产品送货上门服务。
(谭秀荣供图)
图为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桥林街道福音社区设在一家复工企业的志愿服务点。
(秦 岭供图)
图为杨姚春(右)在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勐糯镇的一家超市了解商品库存情况。
(李志锋摄)
图为于洪(左一)正在接收吉林省通化市新阶联捐赠给通化市东昌区民主街江南社区的防疫物资。
(于 洪供图)
“保证好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
本报记者 严 瑜
“我们家的洋芋还多呢,大家都能买到,每人最多买10斤,留着让别人也买些,明天又会到1车洋芋,我保证不断货、不加价……”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勐糯镇集镇中心的农贸市场内,贩卖蔬菜副食的经营户张金米高声吆喝着。
有生意不做,这不是犯傻?“自从镇上开始防控疫情,一些老百姓担心过几天买不到吃的,想囤货,我得告诉大家,物资供应一切正常呢!”老张明事理,他想尽己所能,号召大家合理采购,不给政府添麻烦。
另一边,勐糯镇的各个村寨内,大喇叭正用方言广播:“乡亲们,农贸市场上,米呀、油呀、菜呀多呢,随时都能买得着呢,大家不消克(去)担心,不消早上克(去)凑挤……”
“这一个月来,勐糯镇物资供应、物资价格整体平稳,没有出现供应紧缺或是哄抢的情况。”勐糯镇党委副书记杨姚春欣慰地说。
疫情防控期间,杨姚春主要分管市场等重点场所管控和防疫宣传工作。守护好镇上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成为他过去一个月里最上心的事之一。为此,从大年初一返回工作岗位后,他至今没来得及回县城与家人团聚。
勐糯镇邻近中缅边境,侨胞侨眷人数众多,是侨乡,也是边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如何让镇上的老百姓既不大意,严防疫情,又不慌张,生活不受大的影响?杨姚春和同事们努力把工作做到最细处。
返岗之后,杨姚春第一时间组织勐糯市场监管部门、派出所及镇集镇监察中队,把集镇上依然保留营业的农贸市场、超市和药店走了个遍,一方面布置清扫、消毒、人员流动控制等防疫工作,另一方面摸查镇上米、油、盐、蛋、奶等基本生活物资的库存量。
一番摸查之后,杨姚春心里有了一本账。“勐糯镇面积22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9万,农业人口大约1.7万。本地有种植水稻的传统,大部分老百姓家里的粮食能自给自足,镇上有两家工厂,如何保障两个厂子上千名员工的基本生活物资供应,这是我们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此外,疫情防控开始后,各地设立了许多卡点,镇上一些粮油店铺,还需要我们做好协调,保障他们及时进货。”
心中有底,做事稳准。杨姚春立即通过镇上的微信公众号、各村寨的微信工作群和广播,通报勐糯镇暂时不存在物资供应紧缺风险的消息,让老百姓安心,避免市场哄抢。同时,他协调相关部门,为需要外出进货的粮油店铺出具证明,确保基本出行。
每天,无论多忙,杨姚春都会抽时间去集镇的农贸市场转一圈。“一看市场供应足不足,二看人员聚集密不密,三看防疫措施到位不到位,四看市场价格稳不稳。”因为去的多了,商贩们都记住了他这张“熟面孔”。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25日,勐糯镇库存大米50余吨、面粉及制品20余吨、食用油15余吨、食盐18余吨。2月下旬本地自产无筋豆、茄子、西红柿、白菜等蔬菜产量预计达50余吨。生活必需品库存充足,能有效保障市场供应。”让勐糯镇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继续满满当当,杨姚春的信心足得很。
“安排志愿者对接每户居民”
本报记者 李嘉宝
最近,秦岭心里绷着一根弦。作为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桥林街道福音社区的党总支部书记,他挂记着全社区5000多名居民疫情期间的安全和生活问题。
“社区大,人口多,情况复杂。”秦岭告诉记者,“社区内有拆迁安置小区、村庄、沿街商户、企业、商场等,外来人口较多,疫情防控马虎不得。”
从大年三十到现在,秦岭几乎没回过家。为了工作方便,他干脆在办公室住下了。“除夕夜,街道召开3个小时的紧急会议,传达疫情防控最新要求,安排部署防疫工作。大年初一,许多工作人员开始正常上班。大年初三,街道全部工作人员到岗。”
为了保证防控工作有充足的人手,社区在居民微信群里发布了紧急召集令。“我报名!”“我参加!”居民们十分踊跃,还有不少人跑到社区报名。很快,一支志愿者队伍组建起来了。
“志愿者以年轻人为主。一些年纪比较大的居民也很积极,社区充分发挥他们熟悉本社区人员的优势,适当安排他们在卡口值守,排查往来人员。”秦岭说。
志愿者们配合社区工作人员,驻守在各个路口卡点。大家三班倒,测温、登记、排查,每人每天工作八九个小时是常事儿。
随着外地人员逐渐返程、社区内企业陆续复工,秦岭和同伴们更忙了。
“外地人员返回社区后,需要自行在家隔离14天,如何采购生活物资是个大问题。”秦岭说,“我们安排了志愿者对接每户居民。只要一条微信或一个电话,就能帮助他们买好蔬菜、米面等生活必需品,送货上门。”
社区内一些复工企业同样面临“菜篮子”“米袋子”告急的难题。复工后,企业人员数量增多导致每天的蔬菜、肉类、米面等消耗量激增,解决食品采购问题是当务之急。“社区主动提供信息,帮助企业获取生活物资。”秦岭说。
“买”的问题解决了,“卖”又有了困难。受疫情影响,桥林街道部分菜农家的蔬菜卖不出去,犯起了愁。“街道干部了解情况后,帮助他们找了网上销售渠道,并鼓励复工企业、单位和个人采购。这样,既能解决蔬菜供应问题,又帮到了菜农,一举两得。”秦岭说。
在一些复工企业,社区还设置了志愿服务点,配备消毒洗手液、湿纸巾、口罩等防疫物品。志愿者们还在企业里开展防疫知识宣传,主动帮助企业为员工分发饭菜等,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外地人员返回后,做好社区人员摸排工作成了头等大事。”秦岭说。一支支志愿者小分队,穿梭在社区的大街小巷,登门入户摸排调查,登记外来人员姓名、来自哪里、身体状况等详细信息。一个个身着红色马甲的身影,织起一张严丝合缝的“安全网”,让居民们安了心,定了神。
“忙得记不得今天的日期,完全没有周末。”秦岭笑着说。
“居民有需要,我们就买了送到家里”
本报记者 高 乔
“您好,我是江南社区工作人员,请问您家最近有人从外地回来吗?”这句打电话的开场白,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民主街江南社区党委书记、“侨胞之家”负责人于洪烂熟于心。
熟练,是因为不断重复。一天300多通电话,每天从早上9时打到晚上9时,这是于洪和她的24名同事今年春节假期中的工作节奏。
江南社区辖区面积2.9平方公里,下辖19个居民小区,居民2万余户、5万余人。从大年三十接到启动新冠肺炎疫情防疫工作的通知至今,江南社区的工作人员针对每个小区、每个住户的疫情排查工作,一轮一轮地进行着。
“第一遍排查是给每个住户打电话,第二遍是挨家挨户入户调查。现在有的小区已经排查第三遍了。”于洪说。
这只是于洪大量工作的一部分。除了入户排查,于洪和同事们还参与社区车辆登记、测量体温、小区消毒杀菌,宣传防疫知识,统计报表,接收、传达各种信息等工作。于洪说:“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去哪。”
居家隔离没法出门买菜,孩子在家上课、借不到课本,老人行动不便、买不到药品……在某些处于隔离管理中的小区,于洪和同事们还充当着“全时保姆”的角色。
为隔离人员和老人发放免费消毒酒精,为隔离中的家庭代扔垃圾,代买菜、买药。居民提出的合理需求,江南社区的工作人员都尽可能地满足。
“鸡蛋、可乐、速效救心丸……居民有需要,我们就帮他们买了送到家里。”于洪说,同事们常常是白天在社区奔走忙碌,晚上9时又回到办公室准备疫情工作各项统计报表,结束一天的工作时,一看时间,已是深夜2时。
作为“侨胞之家”负责人,于洪与居住在江南社区的百余名归侨侨眷保持着密切联系。疫情发生后,于洪在侨胞联络群宣传防疫相关知识,给归侨侨眷打电话问候家中情况。朝鲜归侨丁源流得知于洪正在防疫一线工作后,时常发微信提醒她注意身体。“如果你们防疫工作有需要,我也来帮忙!”听到丁源流的“请战”,于洪心里暖暖的。
江南社区工作人员的付出,也得到了居民的认可。居民深夜给防疫卡点值守工作人员送上的鸡蛋和饮料,居民电话里的一句“你们辛苦了”,侨胞在防疫微信群里的一个点赞、一句支持,都给高强度工作的于洪打了剂“强心针”。
最近,于洪的办公室里新挂上了一面社区居民送的锦旗,红底金字写着:不分昼夜、舍己为民、防控疫情、坚守担当。“听到住户的肯定,心里就有股劲,一定要好好干下去。”于洪笑着说。
“我们不缺货、不断供、不涨价”
本报记者 贾平凡
“保障城乡‘菜篮子’不空,百姓心里不慌,我们甘冒风险逆行!”接受记者采访时,安徽省中瑞农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侨眷谭秀荣语调沉稳,透出几分豪阔侠气。
这份侠气巾帼不让须眉,背后是一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甲级队企业家的责任担当。“一直以来,我们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商贸物流公司和生鲜配送公司,与淮北市诸多农产品生产基地产销对接,承担了淮北市80%以上的蔬菜、粮油、水果、冷冻产品等生活日用品的保障供应。”
春节前,新冠肺炎疫情加重。得知消息后,1月23日,谭秀荣迅速在公司组织成立了“防控、保供”领导小组,动员员工取消休假,全员上岗。同时,在线上,她还和常年合作的商户和农户召开动员会,稳定货源。
“不是不害怕。但抗击疫情的前线不能只有白衣天使,保障民生供应的农产品企业也要顶上去。”谭秀荣动情地说:“为此,公司上下一心,并肩作战。因为担心传染,大家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却只能对家人说‘离我远一点儿’。”
由于疫情管控需要,淮北市政府先后下达封闭家禽市场通知和交通管制通知。
“交通设卡,商户去蔬菜基地拉货,半路被拦回来;农户担心菜烂在地里,也急得团团转!”谭秀荣这下犯了愁:“我赶紧把情况反映到淮北市濉溪县商务局。在商务局的积极协调下,我们很快申请到发给商户和农户的绿色通行证,打通物流运输环节。”
这一边,农户“卖菜难”问题迎刃而解。另一边,市民“买菜难”问题,谭秀荣也一并解决。
2月5日凌晨,一宿没睡的谭秀荣精神紧绷。5时,网购平台“中瑞买菜社区团购”正式上线。“既然消费者不能出来买东西,那就让他们网上下单,我们配送到家。”谭秀荣说。
网购平台一上线就火了。“第一天500多单,第二天2000多单……”面对纷至沓来的订单,谭秀荣团队有点儿吃不消:“一是软件仓促上线,需要磨合,但只能边做边摸索;二是要把从农户采购的农产品,重新定量分装;三是不同品类产品的配套工作也要跟得上。”
“大家手忙脚乱,像打仗一样!”回忆当时的情景,谭秀荣感慨:“我们100多人连续40多个小时没睡觉,饿了就吃泡面,没有一个人退出战‘疫’阵地!”
“新鲜蔬菜、海鲜水产、米面粮油、新鲜水果、精选肉类、家用百货……”用手机点开“中瑞买菜社区团购”,页面上不同栏目一目了然,各品类日用商品琳琅满目。
“大青椒1.99元/500g、生菜2.4元/份、鲜蘑菇5.5元/500g、小黄鱼(4条)18元/份、本地鸡蛋(30个)25元/份……”网页上,产品很实惠,价格很透明。
“我们不缺货、不断供、不涨价。” 谭秀荣表示,“货源稳定,物流畅通,有进有出,价格自然就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