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脱贫攻坚“大考”之年,此战役胜利直接关乎千万贫困群众能否拔起“穷根”,中国是否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今,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又意外遭遇疫情“加题”,影响到贫困群众务工与产业销售两大重要经济收入。同时,也对帮扶工作开展以及扶贫项目开工按下了“慢放键”。
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百折不屈的精神早已融入每位中华儿女血液之中,疫情所增加的难度影响不了脱贫攻坚最终胜利。中国脱贫拥有三架驱动向前的“马车”,足以克服万千险阻,吹响最后总攻号角,抵达胜利终点。
第一架“马车”是党的领导部署。如今脱贫目标任务接近完成,全国仅剩52个县还未摘帽,全国贫困发生率只有0.6%。正所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取得如此成就,离不开党的领导部署。党中央高瞻远瞩,通过开展持续开展扶贫资金专项检查、定点定期培训帮扶干部、东西部扶贫协作等一系列举措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谋篇布局。习近平总书记更是亲自抓、亲自部署,自2015以年来七次召开扶贫专题会议,并在决胜年的春天,召开从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方面最大规模的会议,为打赢脱贫攻坚再动员、再部署。此外,基层党组则织积极发挥“毛细血管”作用,推动党的建设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相互推进,从而使得脱贫攻坚愈加精准有效,使得脱贫攻坚愈加公正透明,使得脱贫攻坚愈加深得民心,实现全国上下一盘棋,共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合力。
第二架“马车”是“舍得花”的脱贫投入。中国自打响脱贫攻坚以来,全国各地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的问题,以“舍得花”的态度,精准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只为让好钢用在刀刃上,彻底从根本解决贫困群众各项致贫难题。就单从2019年来看,中央财政安排补助地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为1260.95亿元,增长18.85%,连续四年保持每年200亿元增量,并且资金项目的审批权限完全下放到县级。东西部扶贫协作方式中东部地区财政援助资金达到229亿元,是上年的1.3倍……这些数据背后是中国经济作为强大“引擎”在推动脱贫致富。而这些可观投入也转变成“脱贫速度”。让贫困地区医疗、教育、住房等基础设施得到质的飞越。现在,凉山悬崖村已有往返地面的“天梯”,昌都的斯朗巴珍也在疫情期间收到了移动公司专门为她搭建的4G网络,让她能够同其他孩子一样,在家上课学习。这些“舍得花”的投入成为贫困群众触碰幸福的“垫脚石”,更是打赢脱贫攻坚的十足底气。
第三架“马车”是拥有久经沙场的扶贫干部。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脱贫攻坚能否打赢决胜之战,关键看有没有“给力”的带头人。显然,当下众多帮扶干部未辜负众望,成为贫困群众心目中的脱贫“带头人”。他们不惧风雨,不论严寒,长期根植于扶贫一线,用接地气的“大白话”同贫困群众心连心、拉家常,也东奔西走,竭尽所能帮助贫困群众解决生活与经济方面的困难,实打实用脚步丈量出贫困到脱贫的距离。这群扶贫路上担当作为又可爱的人,有的甚至用生命践行了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誓言。广西百色第一书记黄文秀、云南腾冲扶贫干部郭彩廷等干部不幸倒在脱贫岗位上,截止2019年6月,共有770多名扶贫干部牺牲。拥有这样的扶贫干部,面对疫情他们依旧心系群众,开动智慧,用手机搭建起沟通的桥梁,用主动作为帮助贫困群众乘上外出务工的“班车”,用网络创造产业销售的渠道,成为贫困群众前行的永亮“灯塔”。
行百里者半九十。虽拥有三架“马车”,但脱贫攻坚不仅是靠冲锋就能打赢的,必须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严格审视现阶段还存在的各项问题,进一步补齐短板,夯实基础,让三架“马车”的马力更加澎湃,真正实现脱贫致富在农村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吴诗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