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范志刚
1月23日,南昌县塘南镇石岗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陶玉根到集镇上买回来4个红包。“年年过年都收三个外甥的红包,从来没有对晚辈表示过,今年说什么也要把这个遗憾给补上。”整理好红包后,他便坐在家门口等外甥来接他去姐姐家过年。
每个红包里放了100元,钱虽不多,对陶玉根来说,却代表了自信心的回归。近几年来,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一波接一波到来,让他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希望。对家人,他不再只是索取,也有了付出的能力。
陶玉根告诉记者,1971年,当时只有14岁的他帮人挖鱼塘时挖出一枚炮弹。由于不小心触碰到引信,炮弹发生爆炸。经过一番抢救,他虽然捡回了一条命,却永远失去了一条腿和一只手,并因此种下了“穷根”。他不能像别人一样外出务工,在家承包鱼塘又因为手脚不便而限制了规模,仅能勉强维持生计。
“现在生活好多了,一切都得向前看。”从回忆中回到现实,陶玉根脸上恢复了笑容,“我现在住的房子是政府援建的,厨房和卫生间是帮扶单位南昌市城管局捐款修建的。”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三年来,当地政府和帮扶单位仅在建房上就给了他4.6万元的资助。帮扶单位不但每月给他送来油和米,过年还会送上慰问金。
陶玉根生活上的改变远不止于此。“五保金7359元、养老保险金1260元、帮扶单位援建的光伏电站收入3555元……再加上自己承包鱼塘所得的纯收入2000元,全年总计纯收入1.57万元。”他指着墙上粘贴的“2019年贫困户收益确认公示表”告诉记者,各种补贴政策以及产业扶贫政策的落地,让他的奋斗更有收益、更有盼头,去年就增收了近万元,“去年夏天,我家还装上了一台空调。”
饮水不忘挖井人。陶玉根说:“真没想到,到了老年,我还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为了感谢党的好政策,他前不久特意请人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精准扶贫通大道”,下联是“自力更生要努力”,横批为“铭记党恩”。
临近中午,姐姐姐夫和大外甥开着车来了。“舅舅,新年好!”到了姐姐家,已经在家等候的另外两个外甥连忙过来问候,并像往年一样各自递上自己的红包。令他们没想到的是,这次舅舅接过红包后,也从口袋里掏出几个红包分发给他们的孩子,本想拒收,舅舅却异常坚决。陶玉根握着外甥们的手说:“叫孩子们一定得收下,这些红包象征着舅舅过上幸福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