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昌战斗”是在第二次反“围剿”中,继富田、白沙、中村三捷以后,红一方面军紧接着取得的第四仗胜利的著名战斗。
1931年4月下旬,国民党第六路军毛炳文、陶峙岳部进占广昌,路孝忱部进占头陂,致使刚建立不久的中共广昌县委、县苏及地方革命武装被迫转移出县境。中央红军为扩大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战果,趁势向东横扫,以毛泽东为书记的红一方面军临时总前委于5月26日抵达广昌苦竹街上,连夜召开会议,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黄公略、林彪、蔡会文、罗荣桓、罗炳辉、郭化玉等参加了会议。会议改变原先攻打南丰的计划,决定攻打广昌县城,夺回广昌战略要冲。
斯时,国民党军朱绍良部第8师、24师、5师共14个团驻守广昌县城。从城南猪脑嵊,经城西馒头嵊,至城北白衣寺,沿线筑土墙,挖战壕,又在离县城一、二华里的各个山头上修筑地堡,以图阻止红军进攻。
5月27日凌晨一时,红四军、红十二军各派一个团逼近县城潜伏待命。天亮之前,红军主力由苦竹抵达尧山后兵分两路向县城逼近:红三军一部进占广昌北面5公里处的沙子岭一带,警戒南丰方向增援的国民党军队;红四军和红十二军等部,则从北、西、南三面包围广昌县城。战斗打响以后,守城敌军依靠外围工事分兵抵抗,双方一直僵持到下午。这时,毛泽东,朱德等在阵地上通过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当即在广昌城西南2公里处的乌石岗设立的指挥部召集军以上干部碰头,当即分析了敌我双方态势,面对众多的敌人,决定合力总攻,即用声势浩大的总攻势头,将敌人歼灭一部、击溃一部、逼退一部。下午3时,红军集中全部兵力,包括总预备队红三军团全部和广昌独立营等3000多人的地方武装全部投入战斗。在红军强大的攻势面前,国民党毛炳文部第8师、许克祥第24师大部利用红军在县城东面放开的口子,东渡旴江退向南丰。红军全部兵力投入总攻以后,近200挺机枪一齐向敌人开火,掩护红军从北、西、南三面突破国民党军余部的防线。至傍晚时分,重创敌军1个师、歼敌1个团,国民党第5师师长胡祖钰被击重伤(后于6月3日死于南昌),残敌从城东向南丰仓惶败退。晚上9时许,红军收复县城。当晚,毛泽东、朱德等率领指挥机关穿城而过,到城北沙子岭邱家祠宿营。
“广昌战斗”是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中央红军以少胜多的成功战例。这场战斗,国共双方投入的兵力之多,规模之大,是中央苏区第一、二次反“围剿”进程中所罕见的,它充分体现了毛泽东集中优势兵力待机破敌的作战方针,反映了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显现了速战速决和人民战争的作战思想。“广昌战斗”的胜利,为下一仗攻打建宁,乃至取得第二次反“围剿”的彻底胜利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