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方其 本报记者 陈化先
宽敞的柏油路、白墙黛瓦的民居、设施齐全的小广场、洁净清爽的村庄……驱车行驶在抚州市东乡区东临公路沿线,记者不时被干净、整洁、有序的秀美乡村所吸引。
2017年以来,抚州市东乡区投入15亿元用于秀美乡村建设,对1200多个乡村实施村庄整治,并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城乡环卫一体化第三方治理。今年又在东临公路沿线58个村庄开展了“1+N”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试点,探索出“企业智慧运营、政府严格监管、群众广泛参与”管理新路径,有效解决农村环境治理“谁在运营、怎么监管、钱从哪里来”等难题,让秀美乡村日日新、年年新。
公司把“小清洁”做成大事业
11月21日,在东乡区虎圩乡陈塘村何张组,54岁的清洁工徐爱红正在进行垃圾清扫,除此之外,她还要从事公厕管理、绿化管养、路灯维护等管护服务,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向公司汇报。其中垃圾清扫就是“1+N”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中的“1”,而公厕管理、绿化管养等,就是“N”项管护服务。
负责管理徐爱红的抚州市劲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全面接管东乡区农村生活垃圾清扫、运输、中转等工作,实现“一把扫帚扫到底”,同时公司还要对园林绿化管养、杂草清除、沟塘清淤等“N”项管护服务统筹运作、统一标准、统一管理。
这种模式实现了人员共用、设施共享、管理共通。清洁工工作效率提高了,公司运营成本也降低了,清洁工多劳多得,增加了工资待遇。
为此,抚州市劲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980多万元,采购11辆吊装车、228套深埋桶、711辆保洁车等,辐射全区1300多个乡村。
同时,东乡区也先后投入9000万元,建成17座总设计规模达1.29万吨/日的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40座村级污水处理站;在50户以上村庄建设装配式公厕。
政府由“运动员”变身“裁判员”
东乡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万会池介绍:“东乡‘1+N’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工程,通过引进公司治理,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政府职能部门由‘运动员’变身‘裁判员’,对公司进行分级监督和量化考核。”
东乡农村人居环境垃圾处理上做到分级监督,对整个项目采用“三纵三横”考核模式:“三纵”即区政府考核乡镇(场),乡镇(场)考核行政村,行政村考核自然村;“三横”即区政府考核运营公司、项目公司,乡镇(场)考核项目公司、项目片区,行政村考核项目片区、网格单元。
东乡还对公司进行清单式量化考核,根据村庄类型,从环卫作业、公厕管理、绿化管养、路灯维护等6个方面制定17项具体化的考核指标。比如,精品秀美乡村路面要保持清洁,大于10厘米的可见白色垃圾,每1000平方米不超过8个;路面堆积垃圾、动物尸体及成堆粪便2小时内清理干净……
根据分级监督情况和量化考核清单,东乡区政府对公司实行月考核、乡镇政府对项目部实行日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政府付费直接挂钩,根据考核得分情况增加或减少付费。
环境事业变“以费养人”为“以费养事”
在“1+N”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中,东乡规划者考虑了“钱从哪里来”的难题,由“以费养人”向“以费养事”转变,由“突击治标”向“长效治本”转变,有效避免以前参与垃圾清理管理主体多、管理链条长的弊端,实现“政府花最合理的钱,百姓享最优质的服务”目标。
东乡积极向上争取,在全省率先建立“各级财政补助、村集体投入、农户适当付费、社会支持参与”的村庄环境长效管护资金保障机制。一般规模的行政村,每年管护经费不低于5万元。
同时,东乡还以人口为基数,按照统一标准将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政府购买第三方治理、垃圾处理等服务经费。为此,政府每年投入1400多万元。
按照“谁污染、谁付费”和“有偿服务”的原则,东乡依规建立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机制。对常年在家的、不在家的农户,由村民理事会分别按照每户每年120元、60元的标准收取垃圾处理费,并根据“门前三包”落实情况,通过奖补等形式将垃圾处理费返还给村民,这充分调动了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管护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目前,东乡在11万户农村家庭收集700多万元生活垃圾处理费。
据东乡有关部门测算,按照“1+N”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新模式,全区每年新增成本约1396万元,比以往垃圾清扫、绿化管养、路灯维护等分开模式每年可节省成本约9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