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源访古一试解江西广昌 赤水镇古源万灵山“天书”之谜》,虽然草就成文,笔者诚惶诚恐,谬误流传,但考虑到它毕竟是来自田野考古调查的第一手材料,来自万灵山的第一篇综合信息,如果它能成为迎接万灵山早春的试飞笨鸟,万灵山始开的第一枝寒梅,考释万灵山“天书”的第一块引玉之砖,笔者将感到不胜荣幸之至!
江西广昌赤水镇古源万灵山摩崖石刻岩符较之甲骨、金文似稚拙、古朴得多,它以阴刻沟漕线条的造型的原始意象符号的气韵为主,将动与静的节奏,力与美,量感与情感,大与小,线与面,聚与散,虚与实的对比统一于线图符号中,让智者在石刻的阴线中去找时空,从神秘粗犷、磅礴气势中求旋律,求梦幻,求理想,求真知,从而剖释原始人类的生命密码。因之要准确,全面地破译古源万灵山岩符的秘码,也许要比考译甲骨、金文的字义更难,更难!也许需要打持久战,也许需要几代人前赴后继的努力攻关。
有人说,历史已经过去,重要的是把握好今天,昨天的风,吹不动今天的树....然而,有学者指出:昨天的风,虽然吹不动今天的树,但今天的雨,是在昨天的风云中形成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经照古人!”也许滴落在我们头上的雨点,铺在我们路上的霜雪,几千年或数万年之前,曾经酒落在古源万灵山那些刻划岩符的先民们的脸颊上,脖子上。古源万灵山石刻岩符,既是艺术杰作,又是历史,它描绘当时人类童年时期自身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想象和愿望,构成了文字发明以前原始人类最初的“文献”,通过研究破译古源万灵山石刻岩符的神秘内涵,我们的眼光也许因观察那个远古时代的风雨,而变得更清澈明亮,我们的胸襟也许将纳人那个时代而变得更宽厚,坦荡。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载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6月30日第27卷第二期101~108,包括摹写线图)
参考文献
[1]吴诗池:刻符、彩符非文字说兼谈文字的起源[J],南方文物1994年第4期:25页。
[2]广昌县志.卷之一,城池、街巷、乡村[M],清同治六年:50页。
[3]盖山林,中国岩画[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3.
[4][日]林已奈夫:中国古代的日晕与神话图像[M]/赵殿增等,三星堆与巴蜀文化[M],巴蜀出版社1993年:134页。
[5]周星,黄河中上游新石器时期的住宅形式与聚落形态,史前考古学[M],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
[6]郭雁冰:关于宝镜湾遗址与岩画的两个问题J],南方文物2002年第2期。
[7]王敬、刘壮已,论新石器时代的农业崇拜和祭祀【J】.江西历史文物,江西考古学会成立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8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