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有书行深 · 主播 | 安东尼
乌云终会有散去的一天……
3月25日零点开始,除武汉外整个湖北解封。
3月25日开始,武汉的超市对无疫情小区居民有序开放。
3月28日起武汉轨道交通部分线路恢复运营。
3月28日5时25分,武汉2号线首列列车发出,标志着武汉地铁正式恢复运营。
......
4月8日开始,武汉开启全部离汉通道。
武汉,终于要重启了!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到这些消息时湿了眼眶。
这一场仗,我们足足打了63天。
很多年后,当我们再一次回忆上一个庚子年时,一定会想起2020年初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
2020年1月23日,中国新年初始,所有在外打工的人准备启程回家与久别的家人共度春节。
然而就在这一天,国家一声令下:
1100万人口,九省通衢的武汉关闭了全部离汉的通道。
这意味着,剩下的几百万人将自己的生命托付给了这座城市。
做出这样的决定,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牺牲。
也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上防控难度最大的突发公共事件了吧。
但,武汉从来都是座英雄的城市,她一直没让人失望过。
武汉被按下暂停键
不吵、不堵车;
晚上7点,像凌晨3点;
热闹被病毒藏起来了,
每个人和每个人都隔得很远。
武汉,像被按下了暂停键。
1月23日,武汉封城的第一天。
这一天,武汉路上的行人寥寥无几,人人戴着口罩,心思沉重地走在路上。
商场和大部分店面都关门了,只有一些超市和药店在供应着人们的日常需求。
一瞬间原本热闹非凡、人潮涌动的城市变得异常的安静。
博主林晨说:
“这已经不是我熟悉的城市了。”
时间倒回2019年12月26日。
湖北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张继先在接诊病人时,发现这次患者病情和以往案例不一样。
他敏锐地意识到情况不对,向医院进行了报告,最后医院高度重视,立即上报。
张继先的坚持上报,为武汉市、湖北省,乃至全国卫健部门拉响了警报。
12月底,国家卫健委派出高级别专家组,赴武汉调查病情,迅速应对处置。
1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初步确认“新型冠状病毒”为此次疫情的病原。
1月18日,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拿着一张无座火车票亲赴武汉调查疫情原因。
网上那张大家早已熟悉的钟南山在餐车内闭目休息的照片,让全国百姓为之心疼落泪。
84岁高龄,第一时间赶赴生死未卜的战场!
钟南山院士在武汉经过调查后做出“人传人”的重要判断。
人传人,一句话,飞沫就可能让你感染,这是多么恐怖的现象。
我们总以为这些戏剧性的事只会发生在电视剧里,但现实生活,远比电视剧更恐怖。
由于起病隐匿,传染性强,确诊困难,床位紧缺,有很多危重患者甚至等不到入院就不幸离世。
而更严重的是:
正值春运,在高铁时代,以4小时走一千公里为半径,其覆盖面可达全国10亿人口和90%的经济总量。
武汉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外防输出,后果不堪设想。
而我们的国家当机立断,做出封闭全部离汉通道的明智决定。
108年前,武汉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最终这场起义以胜利告终。
108年后,新冠病毒疫情攻坚战的第一枪又开始在武汉响起,而这座英雄的城市依旧不负众望......
武汉的“至暗时刻”
随着疫情的日益严峻,全国各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
各个市、各个区、各个县、各个村,全国上下开启“禁足”生活。
而此期间,口罩、酒精等消毒用品更是供不应求。
禁足、停工,原本正常的生活被打乱,于是有些人开始心生怨恨,把所有的怨气都撒在了湖北人身上。
“武汉人真讨厌,吃蝙蝠惹了这么大的祸……”
湖北人成了这场疫情的“ 罪魁祸首”。
一时间,“汉骂”的声音不停地在耳畔响起。
而那时的湖北,武汉百姓正过着“人间炼狱”般生活。
随着确诊人数的不断攀升,医疗物质短缺,武汉核酸检测周期也逐渐拉长,有的甚至需要3天之久,病人得不到及时救治。
3天,足够一个重症患者恶化到难以想象的地步。
医院床位有限,很多新增的重症患者得不到救助,只能在家中等待。
曾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
一位武汉女子,拿着锣鼓在阳台上敲打,宣泄着自己的无助。
她一边哭一边喊,“谁能来救救我们?”
女子的母亲高烧不退,一度逼近40度,整个人也是危在旦夕。
可是她母亲核酸检测的结果还是介于阴性和阳性之间,这意味着无法确诊为新型肺炎患者,没有入院治疗的资格。
最后,这位女子的母亲终于入院了,可她却也感染上了病毒。
医疗物资严重匮乏,病人得不到更好的救治,而我们的医护人员也在冒着巨大的生命危险。
还记得网上那张照片么?
医护人员用文件夹做成面罩,用塑料袋当防护服......
那时候他们靠着自制的工具冲锋陷阵。
最艰难的时刻他们就是这样挺过来的。
而在那样的危急关头,全国各地百姓伸出援手,自发捐献医疗物资等。
国内口罩难求,防护服难求,许多海外华侨在国外搜集寄回国内。
医生不够,全国31支医疗队,4.2万医生逆行驰援武汉。
他们也是谁的丈夫,他们也是谁的母亲,他们也是谁的儿女......
难道他们不害怕吗?
当然怕。
有的人看到病毒的感染速度吓到腿都软了,
有的人检查完病人身体不适连家都不敢回,
还有的人甚至还在家中便写好了遗书......
可即便知道前路艰辛,生死难料,他们仍然冒着生命危险,毫不犹豫选择奔赴前线。
因为他们只有一个目的:把武汉还给我们!
网友小豆子在微博上说:
“治病救人本来就是医生的天职,如果我们做医生的不去救人,那么谁还敢去一线呢?
我不在乎能不能当英雄,但是我一定不会当逃兵。”
武汉不怕,湖北不怕,兄弟姐妹们都来了!
床位不够,我们的国家更是在1月23日发布命令:
仿照非典时北京小汤山医院建造两座医院。
一声令下,中国基建分别用10天、13天,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医院拔地而起。
那时候我们与死神竞速。
白天,机器轰鸣、人声鼎沸;入夜,灯光如昼、焊花四闪。
短短十几天时间,这群可爱的工人向世界展示了什么叫中国速度。
2月3日火神山医院正式交付!
2月6日雷神山医院交付使用!
哪里有什么“基建狂魔”,不过是一群善良勇敢的人穿上盔甲,在所有人的祝福中默默地负重前行。
这群人他们只知道做好一件事:早日完工投入使用!
经过7500多名工人日以继夜的工作,重症患者“人等床”的收治难的情况终于缓解。
但后来又出现了一个新的严峻问题。
那就是核酸检测存在漏检,很多人已经染上新型肺炎但还不自知,如想控制传染,需要大量的公共设施收治感染或疑似感染者。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发布时,武汉临床诊断病例激增,达到13332例。
因为国家发布规定,符合入院标准的人应收尽收。
数万轻症患者收治难题成为防控疫情的关键。
此时火神山、雷神山收治中心已经在建,但这远远不够。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建议:
迅速将室内大型会展场馆改造为方舱医院,集中收治轻症患者。
(来源:新闻网)
在武汉,方舱医院从“开舱”到全部“休舱”,仅仅用了35天,共收治轻症新冠肺炎患者1.2万人,这是中国医疗史上史无前例的壮举。
每4人中就有1人是在“生命之舱”治疗的,而方舱医院也做到了“零感染、零死亡、零回头”。
方舱医院成为名副其实的“生命之舱。”
而方舱医院的出现也成为了这场战役取得成功的关键性措施。
3月6号,武汉封城的第44天,武汉新增确诊病例74例,首次降到一百以内。
3月10日下午,武昌方舱宣布休舱,至此武汉16家方舱医院全部休舱。
开舱救人,关舱济世。
方舱再见,愿再也不见。
武汉终于渡过了那段至暗时刻!
武汉即将重启
都说,在这次战役中,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
3月18日,湖北新增确诊、新增疑似、现有疑似全部清0。
这个0,是所有湖北人民用生命换来的。
而这个0,也意味着,所有辛苦奋战在一线的同事可以回家了。
全国31支医疗队伍,4.2万驰援医护人员,在3月17日这天光荣完成使命,含泪离开武汉。
记得当时有网友说:
这是我们借给武汉的,一定要一个都不少的还回来。
而武汉也兑现了承诺!
从1月23日按下暂停键,到3月25日重启,这63天里,武汉这座城市历经无数苦难。
这63天里全国人民再次万众一心,13亿人以“禁足”、停工为代价,全国各地数万医护人员“逆行”入武汉、入湖北。
这一场“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打得虽艰辛,但真的很漂亮。
春天已至,荆楚大地正在复苏。
马路有了温暖,公交站台不再是形单影只,江边的公园也有了一丝烟火气。
英雄的城市终于迎来了樱花盛开的春天,这一场仗,让无数人感动、更学会了感恩。
等我们摘掉口罩那一天,我想我们不应该忘了我们是怎么戴上它的,又是谁帮我们摘掉它的。
有阴影的地方,必定有光。
在新冠肺炎这场战役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在风雨中挺立的坚强脊梁,更看到了中国人民休戚与共的责任担当。
历史必将铭记2020年,不仅因为我们经历磨难,更因为我们所有中华女儿愈挫愈勇的斗志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武汉,你一定会慢慢好起来的,然后越来越好!
疫情结束,让我们去做想做的事,去见想见的人吧!
人生从来都是如此,只要心中有想见的人,余生的每一天才会充满期待。
武汉,想见你!
有书全新视频栏目【人间】,明天清晨六点半,将重磅上线!
在这里,我们会用最真实的镜头,记录行走在人间的你我。
【人间】第一期特别节目——《重启中的武汉》,我们费尽周折,采访到了5位在武汉生活的书友。
我们将通过镜头,走进封城下的武汉,去见那些我们惦念了这么多天的人,他们究竟经历了什么,他们都还好吗?
想见的人,终会见面。
明天清晨六点半,我们也期待在新栏目【人间】,与你相见。
各位书友们,点个“在看”,转发出去,让我们一起迎接4月8日武汉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