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江西企业已进入全面复工复产,在企业复工复产取得较好成绩之时,如果我们再努把力,“一对一”为复工复产企业算好减负、稳岗和融资这三笔账,必将加速推动企业爬坡过坎,提升产能恢复率、达产率。
首先,得算好“减负账”。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活力直接决定复工复产效率。此次受疫情冲击较大的多数为中小微企业,承受风险和冲击的能力不强,面临营业收入减少、租金税费压力较大、企业运营成本增加等困难。因此,当前须继续把宏观政策层面的部署举措,切实转化为企业在微观层面的获得感,持续加大减负力度,避免中间环节的跑冒滴漏,别让企业“抱着水缸喊渴”,切实降低企业因疫情增加的成本和风险。
其次,须算好“稳岗账”。做好稳岗政策返还工作,还可进一步扩大“返”的范围,提高“返”的标准,加快“返”的速度;继续放宽中小微企业裁员率标准,拓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受益面,实施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方法上可以采用“滴灌式”精准服务,千方百计提高政策的通达率和落实率,避免出现“一刀切”“花架子”等现象,推动政策红利进一步传导、复能活力进一步释放。同时,建立就业人员信息台账和岗位需求清单,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和基层平台作用,促进人岗精准匹配。
最后,还要算好“融资账”。现金流是企业复工复产的生命线。相关部门须全面摸排并满足企业资金需求,用好专项再贷款政策,持续加大对创业担保贷款的支持力度。同时,组织金融机构与企业积极对接,按需“下单”提供优质服务,适当减免企业贷款利息,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融资担保机构要降低担保准入门槛,为企业减免保证金,降低或取消反担保要求,保障企业资金链畅通,最大限度纾解企业复工复产资金压力。
在帮助企业算好复工复产这三笔账时,各级政府和部门既要当好解决企业困难的“娘家人”,又要做好园区产业发展的“引路人”。引导园区和企业近抓复工复产,远谋产业的补链强链。在政策上“扶上马”的同时,在服务上“送一程”,聚焦关键环节,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帮扶。
春风起,举目已是千山绿。算好了这三笔账,复工复产企业当赢得新生,焕发光彩。
(稿件原载于2020年3月25日《江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