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思嘉
农业生产是“露天工厂”,受外界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具有“看天吃饭”的局限性。随着现代文明与科技的进步,农业生产抗击灾害和风险的能力虽已得到极大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农业生产仍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老天爷”的“脾气”,以及某些突发灾害的影响。比如这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就给农业生产造成了较大的困难。为此,我们既要抓好疫情防控,又要统筹抓好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克服疫情影响、搞好农业生产的任务更重、挑战更多。
要战胜这些困难和挑战,我们就必须想更多的办法、采取更多的措施。当前,各地在应对疫情、搞好以春耕为重点的农业生产上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而借助农业保险这一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手段,充分发挥其经济补偿功能,给农业生产更多更好的呵护,不仅有利于将疫情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影响降到最低,还有利于让农业生产经受住“压力测试”,进一步向市场化、规模化、效益化推进。
疫情之下,面对广大农户特别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迫切需求,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在将国家相关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落实落细的同时,因地制宜推出“政府+龙头企业+农户+银行+保险”等模式,持续加大对农业保险保费的财政补贴力度,更好地发挥合作社在集体承保方面的优势,搭建起政策平台框架,进一步完善操作细节,把好事办好,让农业保险“叫好又叫座”。
其实,在强化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基础上,还可尝试“互联网+农业保险”,以便提高农业保险服务的便利性,加速推动经营模式创新,构建农业保险综合保障体系。同时,金融保险机构也应当担起社会责任,为农户提供更精准、更有针对性的保障服务,尽快推出能有效对冲疫情影响的特色险种,加快从单一的基本风险保障向产量保险、收入保险、价格保险和指数保险等转变。政企双向发力,为农业生产织密“保障网”,让农户吃下“定心丸”,形成补贴有效率、产业有保障、农民得实惠、机构可持续的多赢格局。
不断创新思路,积极主动作为,只要我们切实提高对“三农”工作的认识,给农业生产更多更好的呵护,让农民朋友和在广阔农村创业发展的人士得到更多的雨露滋润,就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农”工作的明天也一定会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