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农民文化技术教育
1991年,全县有乡(镇)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6所,学员1008人;村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33所,学员1500多人。
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的办学形式是由乡(镇)政府或村委会出资管理,所在学校校长、教师负责具体教育教学,形成“日校办夜校,一长管两校,一师兼两教”(夜校,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一长,指小学校长;一师,指小学教师)模式。教学内容:“扫盲班”使用广昌教育局的《扫盲识字本》,共收入生活中常见常用汉字2079个,词语2059个,5种应用文(借条、领条、发票、通知、家信和信封)的范文格式;“提高班”主要学习科学种田、方针政策、致富技术、计划生育普法知识、《白莲栽种》(县科协编印)《农村应酬》(抚州地区编印)、《农民普法常识》、《鸡鸭饲养法》等内容。
1992年8月,县教育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办好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有关问题的通知》,其内容:统一各校名称,一律使用“××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取消“夜校”、“扫盲班”等称谓;各校建立“二表、三册、四本”制度,即:教学计划表、课时安排表;校长教师名册、班级学员名册、上课占名册;教学制度本教师备课本、学员课本或记录本、学习成课记载本。是年,全县共有60所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兼职教师78名,学员6611人。
1993~1996年,农民文化技术学校趋于正常化、范化,对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科学知识效果显著。但随着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农民文化技术学校越来越少,或有名无实。
1997~2000年,农民教育的主要形式是由各系统各部门举办短训班,讲授科技知识。
内容来源:广昌县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