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3月30日新华社报道,春天来了,而等待野生动物的,除了和风细雨,还有一些人精心设下的“天罗地网”——一个弹弓配上精准的红外线瞄准仪,“百发百中”;一张声卡汇集数十种雌鸟声,2000米外能遥控指挥;精心设下的捕猎夹,等着野生动物来“断腿”……
疫情暴发以来,专家一再强调,根据流行病学分析,引发此次疫情的病毒可能来自野生动物;不久前,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决定也明确禁止非法猎捕、交易、运输、食用野生动物,各地随之严厉打击非法猎杀野生动物的行为。如此形势下,非法猎杀行为不但没有彻底消失,反而还多了“帮凶”,比如“猎野教学视频”“猎杀神器”等活跃于电商平台上。
这除了有少数不法分子存在侥幸心理和受利益驱动外,更暴露了治理漏洞,比如对盗猎很难做到人赃俱获,没有对“杀野产业”进行彻底治理,等等。
保护野生动物,保护人类自身健康,首先要对顶风盗猎现象进行顶格处罚。对已经抓获的违法捕猎者,要充分依据野生动物保护法、刑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从快顶格处罚,并将案例在重点地区进行重点宣传,以儆效尤。
其次,彻底摧毁非法猎捕野生动物的黑色产业链。一方面,无论是线下非法生产各种猎捕野生动物的工具,还是线上宣传销售“教学视频”,都应该坚决依法取缔。另一方面,对野生动物交易、食用等也要加大治理力度。我们要意识到,野生动物之所以被猎杀不止,“嘴馋”是一个重大动因,从需求侧进行治理也是斩断产业链的题中之义。
此外,鼓励更多人加入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行列;更大力度有奖鼓励群众举报猎杀、交易野生动物;利用无人机、监控设备等取证;借鉴“河长制”成功经验,对猎杀多发高发地区实行“野生动物保护责任人制度”等,都是不错的探索方向。
当然,还要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尽管全国人大常委会最近通过的决定具有法律效力,在野生动物保护法修改之前将发挥重要作用,但缺乏严厉的罚则。目前,一些地方已经在加快地方立法。比如《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规定,食用者最高拟可罚款1万元;北京拟立法建立全域常年禁猎制度等,这些都是一种进步。
期待春风和煦,草木葱茏间,野生动物与人类各自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