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6日电(记者董峻)中国农业科学院日前完成一项历经21年的基础性重点科研项目——首次创建了覆盖我国全域的高精度数字土壤。借助这项成果可以推演土壤与环境质量变化趋势,为农业、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等部门进行土壤管理提供分区、分类的精准施策支持。
数字土壤是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等方法,模拟和重现土壤类型、养分等性状的空间分布特征。
据项目第一完成人、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张维理介绍,全国高精度数字土壤含9大图层,具有多要素(多项土壤理化性状)、高精度(100米数据)、时空维度(40年土壤空间数据)特征,是我国迄今最完整精细的土壤资源与质量科学记载。
万物土中生。这项研究的一些成果已被60多家科研机构用于进行耕地质量演变、环境容量测算、温室气体减排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并被各地农业、环境、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用于实施耕地保护与地力提升、面源污染防治、土地整治、测土配方施肥、基本农田建设等工程。
“未来将有更多、更好的土壤大数据技术和相关产品进入农业、环境多个行业。”张维理说,“比如,把高精度数字土壤加载到耕地机械、施肥机械和灌溉机械芯片中,可实现精确施肥、耕作和灌溉。利用土壤时空大数据对重点农区和流域实现分区、分类、量化管理,能在减少农用化学品投入量的同时增加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