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热腾腾的田野 绿油油的希望

2020-04-12 13:11 江西日报   胡光华  阅读:60 

    本报记者 胡光华

    农户种粮积极性咋样?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如何?粮食生产有啥新变化?4月1日,记者深入新余市渝水区乡村,踏田垄阡陌,访企业农民,感受颇深:当地粮食生产稳字当头,落实子,摘实果。

    水稻保险受追捧,规模种田信心增

    粉红的稻种,均匀撒入水田,廖芳根脸上堆着笑容。“裹了‘红衣服’,谷种不怕鸟吃。我家今年1600多亩早稻,都是直播种植,雇了20多个短工帮忙。”

    廖芳根所在的罗坊镇长陇村,今年2月223.74亩“旱地改水田”土地整治项目刚完工,他就租了过来种早稻。他说,种田信心更足了,以后规模还要扩大。

    廖芳根信心何来?“国家政策好,特别水稻保险搞得好。”这些年,渝水区引导农民购买政策性水稻保险,让他尝到了甜头。去年,他花1.6万元给3000多亩(复种面积)水稻投了保。当年,600亩水稻受涝减产,保险公司理赔了10万余元。此外,他还花11.7万元给水稻买了商业保险。

    “政策性水稻保险,保险费由政府出大头,自己出小头,政策好能不买?”今年,廖芳根交了2万多元,给3400亩(复种面积)水稻买了保险。和他一样,采访的种植大户,都主动投保,种粮积极性高涨。

    见到南安乡南门村种粮大户李秀英时,她在育秧大棚忙活。“去年20多亩水稻患稻瘟病,保险公司赔了3000多元。”她说,今年早稻面积扩大到180亩。

    渝水区农业农村和粮食局干部胡红平介绍,多年来,渝水区积极推广政策性水稻保险,以稳定粮食种植,提高种粮积极性。去年列入财政部实施的农业大灾保险试点县后,区里创新方案,保险费中央、省、区给予补贴,农户自缴25%。对50亩以下散户、贫困户,保险费自缴部分也由区财政埋单。

    去年,全区投保户数7.48万户,早稻、中稻、晚稻总投保面积77.69万亩,占种植总面积的90%以上。其中,大户投保13.7万亩,散户63.99万亩。去年受洪灾等影响,部分稻田绝收或减产,保险公司共赔付农户815.44万元,其中大户290户、散户4995户。

    “今年,政策性水稻保险金额由每季每亩400元,提高到700元,让农民吃下更多定心丸,种粮积极性将持续提高。”胡红平说,区里将按照“政府主导、财政保障、市场运作、协同推进”原则,进一步推进这项工作,做到应保尽保。

    育秧工厂拔地起,种植链条补得齐

    6000多平方米的育秧大棚内,一台温室自走式喷灌机伸展四五米长的“双臂”,一边从数个细孔喷洒水雾,一边匀速向前滑行,齐整的秧苗叶上,挂上无数晶莹的珍珠。

    “2018年底,我们广东鑫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姚圩镇新宋村委会、村民,投资成立隆升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起60亩工厂化育秧基地,购进育秧设备、耕田机、插秧机、收割机等,为农户提供水稻生产全程托管业务。”从广东来到姚圩投资的、现任合作社副理事长彭鹏说。

    运转仅一年,合作社已获良好声誉。然而,彭鹏却难掩愁意。她说,现在育秧规模,仅能满足单季栽种5000亩。前几天,20多个种粮大户来下单,而合作社只能婉拒。

    渝水区农机局局长曾亮根介绍,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机插是关键环节。工厂化育秧,就是在补上机插短板。去年,通过项目支持,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建起7个工厂化育秧基地,总投资1400多万元,单季育秧规模可栽插2.3万亩水稻。

    育秧工厂的建起,种植链条的补齐,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又增加了种植效益,还通过托管将许多劳力“解放”出来,从事其他产业。姚圩镇副镇长邓永永介绍,种田有“保姆”,农民更省心,单季改双季种植的在增加。姚圩镇4.2万亩农田,有3.9万亩种植双季,粮食生产稳定增长。

    面对水稻托管需求量增加,渝水区7家工厂化育秧基地忙不过来。彭鹏说:“今年,我们要增加1万平方米育秧大棚,扩大水稻托管服务规模。”

    一路走,一路看,我们看到的,是热腾腾的田野、绿油油的希望!

2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