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不一样的“朋友圈”

2020-04-13 17:11 江西日报   刘启红  阅读:45 

    本报记者 刘启红

    在上栗县彭高镇,一套建立在互联网思维基础上的“民情管理系统”中,基层干部化身微信群“群主”,实行“群主+群众”的“包户制”,通过建立特殊的“朋友圈”,做到“网下”走访收集民意、“网上”动态管理民情,第一时间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新视野。

    “通过网上网下同频共振,我们既提升了为民服务能力,又赢得了群众信任。”谈及“包户制”的成效,彭高镇党委书记罗俊湘一语中的。在密切触“网”中,这名乡镇负责人体会到了一“网”“情”深的甜蜜。

    三年前,作为紧靠市区的城郊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彭高镇各种社会矛盾呈井喷式上升,党群干群关系一度十分紧张,部分党员干部甚至主动提出放弃担任部门(村、社区)负责人,把自己“贬”成一般成员躲清闲。

    彼时,罗俊湘走马上任不久。在经过一个月的调研后,他发现少数党员干部存在明显懒政惰政思想及个人主义。通过解剖“麻雀”,罗俊湘认为,基层工作之所以难做,源于群众对政务公开透明的需求不断提升。而借助互联网,能帮助党委、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群众的这种需求,提升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基于这个考量,“包户制”应运而生。经过充分酝酿,2017年7月,彭高镇正式出台了党员干部“互联网+包户制”服务群众致富奔小康活动实施方案,将全镇9个村152个村民小组,按地理位置及人口数划分为126个包户单元,安排镇、村每个党员干部联系服务一个包户单元,组建微信群,统一管理信息发布,传达学习政府决策,在线解答群众诉求,及时调解邻里矛盾,主动纠正有效避免网络谣言,进而形成一种常态化、制度化、线上线下并进的包户制度。

    彭高镇组织委员邱顺解释说,每1至2个村民小组有党员干部建立的包户微信群,村里有驻村班子成员牵头成立的“互联网+包户制”工作交流群,镇里有群众工作室牵头成立的“互联网+包户制”工作管理群,使全镇群众工作形成了一个“闭环式”网络系统,做到了“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不但如此,该镇还把全镇963名党员按居住地划分进126个包户微信群,组建临时党支部,有效解决了基层组织虚化问题。包户干部董凤是坛华村10组微信群群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一直在群中发布疫情动态,传达防控指令。有一天,村民阳某向她反映,由于全家人居家隔离多天,已经没米下锅了。董凤立即和包片村干部联系,半小时内一袋大米就送到了阳某家中。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彭高镇“包户制”微信群群主所构成的“朋友圈”发挥了巨大作用,将联防联控的触角,伸到全镇每一个角落,一条语音、一条信息,变成了干群之间温暖的呼应。

    东山村坐落在319国道沿线,村里配备了6名保洁员,可保洁效果一直不理想,不时有群众在微信群里举报门口垃圾没有及时清运。“朋友圈”里的民怨,被组长“群主们”全盘接收了,他们将相关情况反映给村里后,村支书李勇开始在“线下”积极回应。他召集屋场贴心会,把问题摊在桌面上,征求解决办法,最终综合大家意见,进一步细化完善了卫生保洁考核方案。“我们的‘朋友圈’‘圈’小作用大,做到了与群众交友、为群众办事,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李勇认真地总结道。

    作为“包户制”的“操盘手”,罗俊湘更乐见的是,全镇党员干部仿佛“激活了一池春水”,为民服务的意识显著增强。去年6月,韶陂村2组“包户制”群主邓婷在微信群发布防溺水提醒信息,群里立即收到了许多在外务工家长的回应:我们在外上班,爷爷奶奶管不住,真的不放心。邓婷接到相关反映后,立即与驻村干部协调,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设“四点半课堂”,解决了学生放学后作业无人辅导及安全监管缺失问题。

    彭高镇“包户制”所结成的“朋友圈”,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了“我有所呼,必有所应”的人文关怀。因此,干部“投之以桃”,群众也愿意“报之以李”。坛华村引进了一个总投资达1亿元的龙虾小镇项目,针对工期紧、任务重的情况,“包户制”各个群主线上线下与群众互动交流、释疑解惑,在一个月时间内就完成了一期1000亩土地的流转工作,确保了项目顺利推进。坛华村村民彭全伟说:“干部对得住群众,我们就信得过干部。”

    朴素的话语,却蕴含真理。不一样的“朋友圈”,果然有力量!

20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