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修路 修房 移民搬迁 建茶叶基地 打造生态旅游 一个都不少

2020-04-14 17:02  阅读:144 

4月9日上午,笔者驱车三个小时来到了宜春市靖安县罗湾乡塘埠村,一条崭新的深色柏油路与中间实黄线和道路两旁的山竹林成就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据了解,塘埠村全村共有455户人家,人ロ1371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83亩,是“十三五”市级贫困村。在64户17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中,40岁以上没结过婚的“光棍”就有24个。因为村子穷,没有女子愿意嫁过来。为帮助塘埠村尽早脱贫,上级指派了宜春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宜春市妇联、靖安县自然资源局和靖安县文广新局4家单位进行定点帮扶,在帮扶单位的大力帮扶下,以前的黄泥路变成了大马路,村里也通过了动力电、宽带网,家家通过广播电视信号,成立了集体合作社,建起来了茶叶种植、加工基地,贫困户成了股东,以前随处可见的土坯屋改造成了新房子,现如今,来村里的媒婆越来越多,“光棍”们陆陆续续有对象了。

颜道邦:勤劳致富成了养鸡大户

上午10:30,笔者和市妇联选派驻村工作队员刘满来到塘埠村下坑组颜道邦家,一栋外墙贴满了红色瓷砖的两层洋房分外显眼,一楼还有一间车库,颜道邦的儿子正在用大电视机上着网课,看到我们的到来,他儿子大声喊:爸爸、爸爸,那个扶贫干部小刘叔叔又来了,颜道邦听见喊声,从旁边鸡舍走出来对着我们招呼道:“小刘来了,进来坐。”

(左为刘满  右为颜道邦)

刘满告诉笔者,颜道邦以前住在山顶上,因房屋倒塌,两年前在现在这个地方建起了这栋新房。在国家利好政策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颜道邦建造该房屋给他免除了2万多元的土地流转费,并给予他23000元危改补助金。

2010年颜道邦开始跟着一个南昌老板学养鸡,慢慢的自己开始养鸡,从刚开始几十只,到现在每年的两三千只鸡,颜道邦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养鸡大户,2019年家庭总收入超50000元,成为贫困户致富带头人,2020年还被评为靖安县“感恩奋进脱贫户”荣誉称号。2020年突然来袭的新冠肺炎,家里的鸡卖不出去,让颜道邦措手不及,塘埠村驻村工作队知道后,立即帮他想办法进行助销,联系了帮扶单位靖安县自然资源局,并通过微信公众号“山水罗湾”发布了这个消息后,先后卖出了几百只鸡。

2013年前颜道邦家还是低保户,2013年正式纳入精准扶贫对象,2018年已实现脱贫,短短几年时间,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颜道邦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出他家,回头再看看他那栋房子,颜道邦家的生活就像这栋房子一样,过得红红火火。

黄章礼:贫困户爱上了书法

下午13:15,塘埠村鸣洞组黄章礼家墙壁上的贫困户精准脱贫明白卡里填写着:务工收入13200元,剔除经营费用后收入2000多元,耕地保护补贴683.54元,低保及五保收入3120元,水库移民1800元,在南昌读大专的孩子,除了免除学费,还拿到了3000元贫困生补贴金和1000元技能培训补助,并获得了雨露计划补贴3000元。黄章礼平时帮别人捡茶叶一天可以赚100多元,他老婆在靖安县城做保姆一个月2800元工资,生活条件渐渐好起来了。

据了解,2012年,黄章礼得了脑瘤并进行了开颅手术,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并借了不少钱治病,村干部知晓该情况后,把他家纳入了精准扶贫对象并努力帮助他家。

走进黄章礼家的客厅,仿佛是一个书画展览馆,房间墙壁上挂满了黄章礼自己写的毛笔字,天道酬勤、携手同心、寿比南山,市妇联选派驻村工作队员刘满告诉笔者,黄章礼的毛笔字写的好,周边村庄红白喜事写点啥的,都是来找他。黄章礼告诉笔者,自己得病后不能干重活,平时就喜欢练练书画,不仅书法水平在慢慢提高,身心也越来越好了,黄章礼一家也过得多姿多彩。

曾陈刘:从两头牛到七头牛

下午15:20,78岁的曾维芳老人坐在家门口石凳上,看到我们到来,急忙起身给我们倒水,41岁的儿子曾陈刘跟曾维芳老人一起生活并照顾他。市妇联选派驻村工作队员刘满告诉笔者,因家庭贫困他儿子曾陈刘至今未婚,2017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村里免费为他家危房改造,两层的土坯房盖上了琉璃瓦、外墙内墙进行了加固和粉刷、地面进行了硬化,土坯房变成小洋楼,曾维芳老人逢人便说:“政府政策好,感谢共产党!”

曾维芳老人告诉我们,儿子曾陈刘今天不在家,去外面放牛了,驻村工作队根据他家实际情况,帮助他发展黄牛养殖,开始养了2头牛,为进一步帮扶他,驻村工作队去年帮他争取了银行无息贷款,养殖了5头黄牛,同时积极帮扶助销,解决他的后顾之忧,去年就帮扶助销了3头,赚了10000多元,尝到甜头后,今年他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养殖了7头黄牛,收入也将越来越高了,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曾衍盛:脱贫不脱政策  三声感谢

下午17:00,笔者来到曾衍盛家,“86岁的老母亲跟我一起生活,三个孩子也都在读书,自己没有文化,没有技术,只有靠卖苦力,2015年我家成为帮扶对象,在政府的帮助下2017年实现了脱贫。”曾衍盛告诉笔者。

曾衍盛家在罗湾乡塘埠村何垅组,村里给他家进行了危房改造,旧房成了新房,家前面就是罗湾水库,前些年水库可以垂钓,驻村工作队帮助他创业,他在家里开了个农家乐,宜春市妇联副主席丁晶为他争取了创业补助金5000元,并给饭店取了个好名字:珍味农家乐,主要做来罗湾水库垂钓客人的生意,为此也结识了一些朋友,并增加了家庭收入。

在帮扶单位市妇联的帮助下,曾衍盛的大女儿去了江西省女子中专学校读书,除了免除学费,学校每年还给她补助2000元助学金,并获得雨露计划补贴3000元,还在读小学的两个孩子,每年除了减免学杂费,每人也补贴500元。

曾衍盛两夫妻勤劳肯干,曾衍盛老婆平时除了照顾孩子和老人,还帮别人捡茶叶,每年也有几千元的收入,村里还特意安排曾衍盛做了山里的护林员,每年也有近万元的收入,曾衍盛一口气连说三个感谢:“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扶贫干部。脱贫不脱政策,政府没有抛弃我们,并时刻在关心我们。”

李高强:发展养殖 越来越好

晚上20:00,吃完晚饭,笔者跟随刘满来到了上鸣自然村李高强家里,农村的夜晚静悄悄,李高强家的黑狗叫个不停,李高强妈妈听到声音打开了紧闭的房门,“小刘你来啦,快进来,高强去茶场做事了,我打个电话给他。”大娘边倒水边说,她走进里屋拿出几个鸡蛋来说:“快吃,煮熟了的趁热吃,这是我们自己家鸡生的。”大概十几分钟,外面响起了滴滴的喇叭声,李高强回来了。

据了解,45岁的李高强2016年得了乙肝,导致肝硬化,2017年纳入精准扶贫对象,报了大病救助,同时,村里为他家1996年建的土坯房进行了危房改造,屋顶盖上了漂亮的琉璃瓦,内墙外墙进行了加固和粉刷,并做了地面硬化。

大儿子出去工作了,小儿子在家读书享受了教育扶贫,自己在家种了几亩田,养了七八十只鸡鸭,今年还养了3头牛,他老婆平时除了照顾家庭,也会出去摘茶叶,如今,在村委和扶贫干部的帮助下,他家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年收入越来越高,李高强脸上挂满了笑容。

村书记曾兴华:移民搬迁、修路、房屋改造、打造生态旅游

塘埠村老书记曾兴华告诉笔者,自从2013年实行精准扶贫政策,2013年10月年开始实行贫困户的精准识别,塘埠村于2015年定位靖安县“十三五”3个市级贫困村之一。

在各扶贫单位和村委的努力下,围绕精准扶贫政策,主要做了四件事情;第一、移民搬迁,投资约1600万建了四栋移民安置房共96套,建筑面积为11780米,粗略估计移民户大概以920元/平米的成本价格进行分摊,如果享受国家直补移民户,则每个人以15000元进行补贴;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00多万元维修了23公里村组公路,投资了100万维修16公里从各村组到农户家里的路;三、危房改造、旧房变新房,投资180万左右总共维修了235栋房子,进行地面硬化、内、外墙加固和粉刷和屋顶统一盖琉璃瓦;第四,塘埠村精准扶贫产业,成立了村级经济合作社,投资800余万以打造罗湾水库旅游,以垂钓、民宿、水上乐园和水上观光为一体的休闲娱乐。2017年,宜春市妇联帮助村集体收回荒废茶园306.9亩,创建了宜春市塘埠村巾帼创业精准扶贫茶叶基地。帮扶23万元综合改造茶园,发展茶产业,今年又在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县自然资源局帮扶12万元,成立了制茶车间。

驻村第一书记周雪霏:精准扶贫不能等靠要

下午上完户,笔者来到村部,正好碰见宜春市综合行政执法局选派的第一书记上户刚刚回来,42岁的周雪霏戴着一副眼镜,一看就是文化人,说起话来滔滔不绝,介绍起塘埠村每个村组乃至每个村户情况,张嘴就来,有如数家珍的感觉,在塘埠村村民的手机里,人人都存了周书记的手机号码,哪家遇到什么困难都会找他,谁家有什么喜事也会与他分享,周书记电话每天响个不停,在村民眼里,驻村第一书记周雪霏是个虽驻村时间不长却是最信得过的老朋友,实行扶贫政策,为村民办事,无论大事小事,自己多忙多累,他总能及时赶到。

周雪霏介绍说,塘埠村是水库淹没区,生存环境恶劣,资源缺乏,一方水土养育不了这一方人,他进驻塘埠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根据村实际情况,利用扶贫利好政策。第一,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全面压实责任,确保各项惠贫政策落实到位,让贫困户都享受到位;第二,“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根据贫困户实际情况帮助鼓励其因才发展家庭产业,通过养牛、养鸡、养鸭、养蜂,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增加收入;第三,积极做好后勤保障,充分发挥帮扶单位、电商、网络、微信朋友圈等作用,做好帮扶助销,解决村里茶叶和贫困户农副产品销售的后顾之忧,仅去年就帮扶助销各类农副产品30余万元,部分特色农副产品已经打出了市场口碑,实现了脱销,需要提前预订;第四,依托塘埠村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村集体产业,以茶叶种植和生态旅游为抓手,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建立了茶叶种植、采摘、加工的茶叶产业,打造以民宿、水上乐园、水上观光和垂钓为主的生态旅游业,以罗湾水库旅游产业来带动茶叶销售,快速打造当地茶叶品牌推动旅游项目,打造塘埠特色产业,使扶贫到脱贫,快速实现2020年全村脱贫奔小康。第五,着力加强对贫困户的感恩教育。坚持进村入户宣传扶贫政策,加强党员干部带动示范、乡村先进文化引领,着力实现对“懒人”的扶志转化,通过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三讲一评”等的形式,引导贫困队户破除攀比心态和“等、靠、要”的不良风气,树立勤劳致富、勤俭持家、敬老爱幼、诚信友善思想,通过自身努力创造美好生活。

市妇联选派驻村工作队员刘满:军转干部 转业不转志

2019年3月,宜春市妇联领导找到刘满谈话,决定选派他作为驻罗湾乡塘埠村扶贫工作队员,从事脱贫攻坚方面工作。“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到那里好好锻炼自己。”家人劝慰他。“家里的事情不要担心,你在那里好好工作。”未婚妻鼓励他。“扶贫工作很辛苦,你刚刚转业,适应的了吗?”朋友关心他。从部队转业到妇联工作刚满4个月时间,才刚刚起步,身份刚刚转变过来,刚刚适应妇联工作,又要到另外一个地方适应另一个工作,扶贫工作政治责任大、任务重,从部队到机关,从机关到农村,环境在变,要快速适应和转变,这是第一难;往返交通不便,从宜春自驾车到塘埠村需要三个小时,村里道路“山路十八弯”,大弯、急弯弯度大、塘埠村跨度又大,要走访全村64个贫困户,这是第二难;环境不熟,语言不通。“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族、千里不同风”。塘埠村民大多讲的是客家话,生硬难懂,语言不能通,无法正常交流,每次需要“翻译”,工作难开展。这是第三难;刘满有个未婚妻,在宜春市区某学校做老师,小两口计划在2019年年底结婚,这个时候又正处于恋爱期,去扶贫就意味着成了异地恋,少则一个星期回家一趟,遇到检查、加班多则一两个月回不了家,甚至比不上“周末夫妻”。这是第四难。

“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既然领导选了我,我就坚决服从,经过部队多年的培养和教育,铸牢了思想品质,培养了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和铁一般的四铁担当精神。脱下军装,换上工装,不变的是责任与担当。”刘满告诉笔者。

2019年3月8日,刘满来到塘埠村报道,正式开展驻村扶贫工作。脚下粘有多少泥土,心中沉淀多少真情,刘满进入村后,首先做的是走访村里每个贫困户,通过拉家常来发现问题、上报问题并解决问题,“小刘又来了、那个事情已经解决了,小刘谢谢你。”“小刘”是塘埠村人对他的称呼和爱戴,大人小孩都这样叫他。

刘满在工作中注重学习政策理论、虚心请教,熟练掌握相关业务知识,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本职工作。驻村一年多以来,严格落实驻村管理规定,期间积极学习研究脱贫攻坚政策、措施,上户宣传反复走遍全村角落,讲解、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十大扶贫工程”等政策措施,坚持学以致用,解决贫困户各种各样实际困难,完成全村64户贫困户危房改造、饮用水水质水量安全检测;帮助办理残疾证、慢性病证53本;推动村集体产业发展,由2018年年收益5.5万元增长到2019年12万元,并完成2019年度3户5人脱贫计划。已实现脱贫61户169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36%。

一份担子,一份责任。作为军转干部,转业不转志,无论工作环境如何变化,刘满始终抱着对单位负责、对领导负责、对群众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做好每一项工作。在新的工作环境中,保持本色,践行实干精神,扑下身子,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干事,积极锤炼敢于吃苦奉献、乐于吃苦奉献的精神。

刘满告诉笔者,等结束扶贫任务,希望贫困户都“站”起来了,都“身怀绝技”,再也不用扶贫干部为了村民的创收致富想破脑袋、跑断腿,大家都致富有门、创业有路。将来,他希望能带着家人以游客的身份,来塘埠村观光、旅游,喝塘埠绿茶、吃塘埠特色小吃,感受塘埠的新村新貌,更希望塘埠村到那时成为一个富村、强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三农”,最突出的弱项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罗湾乡塘埠村在基础设施改造方面,以天然的旅游资源和丰厚的茶叶历史背景,在各扶贫单位和村委的共同努力下,经过短短几年时间,由一个市级贫困村,完成了94%的脱贫率,打造了宜春精准扶贫路上一个突出样板。(卢建波)

4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