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世纪后,欧洲科学蓬勃兴起,所谓“方圆学者"(求同一面积的一方一圆),日见增多,求圆周率的方法日有进步,于是圆周率的值也越算越精确,小数位数增加很快。最突出的要算德国的卢多夫(公元1540~1610),竟将小数位值算到35位,经校对无一字之差。他感到不虚此生,遗嘱将这35位值,刻在他的墓碑上。有的德国人至今还把圆周率称为“卢氏值”。到了公元1706年时,达到100位,1842年达到200位,1854年达到400位,最后到1873年时竟达到707位!算出这个数字的是英国数学家山克司,可谓圆周率计算竞赛中的冠军,他用了十五年的工夫才算出了这707位值,可惜,经过后人校对,其中只有530位小数才是准确的。
两千多年前,我国先民创制的一枚小小的方孔圆钱,包含了如此丰富的科技信息,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文明的灿烂辉煌。
“智欲圆而行欲方”,是方孔圆钱启迪人生哲理的另一个人文社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