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饶长良,抚州市广昌县长桥乡的一名普通烟农,他也是一位有着十六年种烟经历的“铁杆”烟农。是什么让他对烟叶有如此深厚的感情?聊起种烟史,他如数家珍、侃侃而谈……
尝 试
2005年,种植烟叶在长桥乡拉开帷幕。看着种烟技术全程有指导,产品销路不用愁,半年就能见效益,烟农们干得很起劲。为了改变家庭困境,我心动了。我们夫妻商量:种烟赚钱也不少,还能在家照顾老人孩子,比打工强。于是,我们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开始尝试种烟。
第一年,一切要从头学起。幸亏烟草公司经常性地组织培训,在几个主要环节上帮我们解决了怎么种的难题。那一年里,所有的培训,我都仔细聆听、认真记录下每一项技术要领。在实际种烟过程中,烟技员会不厌其烦地教我把握操作细节,特别是在关键环节上,会手把手地对我进行一对一指导,耐心讲解、示范,直到我基本掌握为止。说实在的,头一年,学得很苦,但是我俩感觉很值得、很充实。
为了生产管理能及时跟得上,我们夫妻俩按照烟技员的指导,每年种烟都控制在20亩左右,尽量在不请工的情况下把各项技术都做好做细,凡事都亲力亲为。尤其在烘烤的时候,当时的烤房没有现在的先进,为了烤出好烟叶,每天晚上只能睡四到五个小时,但最终我们还是坚持了下来。
经过摸爬滚打,我摸到了"小门道",从一个只会种粮、种莲的农民变成了一个以种烟为主的烟农。
喜 悦
一份付出、一份收获。记得2010年,我种了18 亩烟叶,那年风调雨顺、烟叶质量好,仅卖烟加上补贴,毛收入就近8万元,除去一些物资开销,净赚了近6万元。加上烟后晚稻,我们家18亩地净收入达到7万多元。我夫妻尝到了甜头,也坚定了信心。
我始终牢记烟草公司技术员的教导,每个环节都严格落实技术标准,尽管会碰到一些发生自然灾害等的特殊年份,但由于我的农事操作细致、技术落实到位,我们家的烟叶收成总会比其他烟农的要好。
就这样,秉承一份对种烟的执著和用心,我们夫妻俩逐步还清了银行的贷款,在县城购置了新房,添置了新型农机具。说实话,种烟的时日,我们过得挺舒心......
坚 守
说到困难嘛,主要是近几年我们县遇到的极端天气多,尤其是2016年和2018年,严重的涝灾和旱灾导致烟叶收成差了一些,种烟的效益不如往年,村里继续种烟的烟农也减少了一些。但我理解,种烟这个事,毕竟是农业生产,靠天吃饭,有灾害在所难免,种粮和种莲受灾也是常事。我不会因受灾而放弃种烟,毕竟,我们小孩读书、买房是得益于这个产业的。而且,我们与烟叶有感情了,说到底是我们舍弃不下烟叶。特别是,每次受灾后,烟草公司的人都会带领我们一起开展生产自救,一起共渡难关,把每一次的损失降到最低。在他们的帮助下,保险公司的人员也第一时间来勘查灾情,及早赔付灾损,让我们安心。不管是谁问我,我都会这样说,因为这是实话。
现在,县委县政府和烟草公司越来越关心我们这些基本烟农,不仅指导服务水平越来越高,种烟的扶持政策也越来越好,这就更加坚定了我继续种烟的信心。
还有一句实话要说,种烟是一个苦差,但现在农业生产有哪一项不同样是苦差呢?与种粮和种莲相比,是烟叶让我们一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虽然没有什么浪漫,但这每一棵生长中的烟苗,都是我们夫妻俩风雨同舟、甘苦与共的最好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