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化先
4月15日,鄱阳县高家岭镇龙岭村村民给村支书张培林送去一面锦旗,上面写着:“为人民办实事做群众贴心人。”这不仅是因为他分田公平公正,还是对他带领全村精准扶贫工作的肯定。
像张培林一样细针密缕、任劳任怨的扶贫干部,还有村支部副书记张成明和第一书记武雪娇,他们相互协作,“绣”出景色美、产业富、人心齐的美丽乡村。
当日,记者来到龙岭村,了解这三名扶贫干部是如何为“十三五”贫困村找出路、寻对策的。
外来书记念活治村经
张培林是隔壁官庄村人。在没有任何人脉根基的情况下,他是如何赢得村民信任,维护贫困户利益呢?
龙岭村有个传统,每十年就要重新分田。2019年底,龙岭村迎来新一轮分田关键时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分田一拖再拖。今年3月初,眼看春耕备耕在即,张培林与22名群众代表连续奋战20多个日夜,白天统计调查,晚上求证,终于使村民在清明节前拿到自己满意的田地。建档立卡贫困户俞成勇说:“张书记分田公平公正,我们信任他。”
2016年,鄱阳县农村宅基地管理试点,重点拆除农村附属房和闲置房。张培林和村干部挨家挨户劝导,建档立卡贫困户俞满来把装好的粪便泼向张培林。张培林没有退缩,又多次解释,最终说服俞满来拆除了他家的闲置房。
如今,行走在龙岭村,修葺一新的楼房错落有致,房前屋后绿树成荫,村民的轿车可以开到自家门口。
本土专家培育果蔬产业
2000年,张成明与村民发展大棚蔬菜,六七家种了10多亩蔬菜,共赚了2万元。他仔细核算:一亩蔬菜相当于10亩水稻的收入。
经过数年摸索,2007年,张成明在龙岭村组建了牵牵蔬菜专业合作社,入社成员有128户,种植面积达680亩。
2012年,张成明成功竞选龙岭村村主任后,干劲更足了。为了让贫困户早日脱贫,村里建立了“党支部+基地+产业联社+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按照“统一种植规划、统一采购包装、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技术管理、统一对外销售”产业管理模式,让3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与合作社形成利益共同体。
去年,牵牵蔬菜合作社获得大丰收,200亩水果型黄瓜亩产4000公斤,400多亩小辣椒亩产近1500公斤。龙岭村33户113人脱贫。
第一书记精神扶贫润人心
2018年6月,刚担任第一书记的武雪姣,带着民情记录本,把全村群众需求摸了个遍。她发现,贫困户的产业帮扶已全覆盖,但仍有部分贫困户存在“等靠要”思想。
为破解这一顽疾,武雪姣近有“小计谋”、远有大谋划,让贫困户以精神脱贫激发出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
2018年7月,正是学生暑假期间,武雪姣了解到龙岭村留守儿童较多的情况后,与高家岭镇文联举办了暑期公益文艺培训班,通过开设锻炼口才、书法、舞蹈、美术等培训班,吸引学生20多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张良印的儿子,自从参加假期公益培训后,无论是书法还是口才都有很大长进。
接下来,武雪姣打起了龙岭村妇女的主意,她邀请鄱阳县饶洲艺术团结对帮扶龙岭村3个舞蹈队,通过线上沟通、线下指导,3个舞蹈队迅速融合,组成一支龙岭村小辣椒艺术团。建档立卡贫困户叶欢娇喜欢打麻将,身体一直不好。自从加入龙岭村小辣椒艺术团,她每天固定时间跳舞。现在她不是在扶贫车间,就是在大棚种蔬菜。她说:“艺术团太好了,我的身体在变好,也让我更积极地面对生活。”
如今,武雪姣已从一名机关干部成长为扶贫能手,因她的到来,龙岭村村民特别能理解幸福是奋斗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