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瑞春 本报记者 刘之沛
4月17日晨,永新县沙市镇龙楠村村民李新华来到新修的蓄水池前,手掬一捧清冽的山泉水。“太甜了……”李新华陶醉得闭起了双眼,“村里有了这条‘红旗渠’后,山泉水直接进家门,山里老表也能用上纯净甘甜的自来水。”
李新华口中所说的“红旗渠”,是驻村扶贫组带领龙楠村党员群众历经千辛万苦修建的一条引水渠。
龙楠村是“十二五”“十三五”贫困村,全村没有规模型的支柱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较少。如何精准帮扶?吉安联通驻村扶贫工作组第一书记王春茂陷入了沉思。
经过不断走访,在王春茂心里,村里的贫困户、低保户不再是一个个名字和数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家庭和背后的辛酸致贫故事;第一书记不再是一个称呼,而要成为贫困户、低保户赖以支撑的山、脱贫致富的“源头活水”。
王春茂带领村干部,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及自身水资源、环境资源等优势,进行深入调研全面评估,征得相关专业部门认证后,确定在龙楠村秋山脚下开发水面,成立彭刘周种养专业合作社水面养殖基地,养殖龙虾、鳜鱼等高附加值鱼类品种。为了尽快掌握水面养殖技术,王春茂联系县农业水产部门技术人员,同村支书彭建民一道,带领村干部赴外地参观学习,坚定大家发展产业的信心与决心。项目实施以来,每年可以为村集体增加收入30万元。同时借助当地的名山——秋山的好山好水,积极筹划农家乐、民宿、休闲观光等旅游项目。
2019年,一场多年难遇的持续大旱,让村里的水面养殖和人畜饮水面临危机。
如何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问题?村里决定依附山体走势和高度落差,兴修一条引水明渠。
说干就干。今年春节期间,王春茂带着被子吃住在村里,一边紧抓疫情防控,一边加班加点施工。整个工程共投入挖机工时7天,出动劳动力60余人次,终于在2月初全面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