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春英 本报记者 余 燕
尊桥乡漫山遍野的茶树青翠欲滴,黄沙岭乡万亩高产油茶林生机勃勃,五府山镇“甜蜜产业”方兴未艾,煌固镇扶贫车间生产热火朝天……初夏时节,记者在上饶市广信区采访,感受到这个新区强劲有力的发展脉搏。
2018年7月29日,广信区(原上饶县)实现脱贫退出。一年多来,该区继续发扬“愚公”精神,下足“绣花”功夫,切实提高困难群众收入,让贫困群众“真脱贫、不返贫、能致富、奔小康”。2019年,全区91个“十三五”省级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0.3%降至2%以下。
巩固提升:产业就业“双轮驱动”
4月,正是第一季小香薯的播种时节。在湖村乡西龙岗村错落有致的梯田间,驻村工作队同志、村干部正与村民们一起垄土、铺膜、栽种秧苗。驻村第一书记、省交通运输厅基本建设监管处副处长廖晓锋说,去年,西龙岗村经过多方调研和论证,因地制宜选择种植灵山小香薯,并将其发展成为扶贫支柱产业,年产值达61万元,为村民和村集体增收39万元。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广信区出台扶贫产业规划和方案,大力发展茶油、蜂蜜、毛竹、电商、光伏五个扶贫产业,巩固脱贫成效。目前,全区62家扶贫产业基地有效带动4.3万余名贫困人口持续增收。
该区推行自主经营、流转经营、资产收益、乡村旅游等产业扶贫举措,实现扶贫方式多元化,增强贫困群众自身“造血”功能,引导他们自主选择产业模式,真正发挥产业项目带贫益贫功能。截至2019年底,广信区产业扶贫资金总投入达2.65亿元,其中产业直补3101万元、资产收益9000万元,覆盖全区省级贫困村。
就业乃民生之本。该区创新开辟县外企业务工、农业基地务工、公益性岗位就业、扶贫车间就业、自主创业等就业扶贫“八条途径”,有针对性地帮助贫困劳动力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真正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2018年以来,该区共免费培训贫困劳动力2578人,开发村级公益性岗位3500多个,建立扶贫车间70余个,帮助超过1.2万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
紧盯“靶心”:完善特殊群体保障
阳光下,上泸镇苎圳村易地扶贫搬迁点——樟树潭移民新村格外亮眼。“搬出深山沟,日子才更有盼头呐!”贫困户毛训明从大山深处的天窗岩村搬出来,已有3个年头。目前,广信区已有538户、1880名困难群众与毛训明一样,实现了异地搬迁。
广信区紧盯“两不愁、三保障”这个“靶心”,围绕民生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把完善特殊群体保障体系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住房安全上,对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长期租房居住或借住的无房户,实施住房提升改造,确保无一人住在危房。教育保障上,探索推行教育扶贫“一签式”资助绿色通道;对因病因残不能上学和厌学的学生,开展送教上门、上门劝返、结对帮教等方式的帮教。医疗保障上,全面落实健康扶贫各项政策,为所有贫困对象代缴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商业补充保险,并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累计为15万人次贫困患者报销总费用7.7亿元。兜底保障上,通过“提标、扩面、代缴”提高兜底保障水平,2019年共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478万元,为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代缴每人100元养老保险。
同频共振:汇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驻村工作队冲锋在前、扎根一线;社会各界踊跃参与、慷慨解囊;贫困群众自强不息、笑对生活……在这场脱贫攻坚大决战中,广信区广大干部群众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落实同步,形成了多点发力、各方出力、共同给力的工作大格局。
定点帮扶力度不减。该区全面落实县乡村三级书记抓扶贫“第一责任”,层层签订责任状,把压实责任转化为自觉担当和工作激情。强化“挂帅出征”,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对脱贫攻坚工作靠前指挥、具体协调,形成脱贫攻坚强大推力。严格落实结对帮扶机制,全区选派221名第一书记驻村加油干,7173名党员干部职工“沉下去、贴着帮”,与2.5万户贫困户“结亲戚”以心换心。
社会帮扶力量加码。该区积极引导非公经济人士参与“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目前共有177家非公企业投入7523.6万元,从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公益帮扶等方面,与190个村建立长期帮扶关系,实施帮扶项目301个,帮扶贫困群众45521人。
内生动力全面激发。该区坚持把扶贫与扶志、扶智、扶德、扶勤相结合,组建下派扶贫政策宣讲队伍,进村入户开展宣讲45场,大力开展“自立自强谋脱贫”“移风易俗除陋习”等活动,积极建立“爱心扶贫超市”,举办“最美脱贫人”“最清洁家庭”等评比,引导和鼓励脱贫群众物质、精神齐步走,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