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西坑拔穷根

2020-06-18 09:38 江西日报   邹海斌  阅读:130 

  本报记者 邹海斌

  “这几棵芦笋缠了蜘蛛网,有红蜘蛛,要尽快打理。”6月11日,万载县高村镇西坑村芦笋基地,许红英领着3名妇女开沟锄草,进行田间管理。

  许红英家里有九口人,只有丈夫一人在外务工,家庭负担很重。去年,西坑村办起了芦笋基地,她在家门口有了一份工作。她说:“如果不是宜春交投集团帮村里建起芦笋基地,我们在这穷乡僻壤,哪里找得到这么好的活呀?”

  西坑村是万载县最偏远的省定深度贫困村,有67户206名贫困村民。山路难行、设施落后、居住分散,西坑的穷根,根深蒂固。2019年4月,宜春交投集团定点帮扶西坑村,派调研组前往西坑摸清民情村情,全方位、深层次“把脉”。

  西坑缺产业,村民难就业,贫困户增收渠道狭窄,村集体经济薄弱。集团党委因地制宜开良方,拿出了一份“硬核”扶贫方案,派出2名干部驻西坑村扶贫。他们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讲政策、找路子、强底气,帮助贫困户坚定脱贫的信心,挺直脱贫的腰板。

  在西坑扶贫,宜春交投集团想过竹笋加工、百合种植、山羊养殖等。这些产业投资少、见效快。然而,他们最终选择了帮西坑村发展芦笋产业。虽然一次性投入大,但可增加大量用工,还能有8年的芦笋盛产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可观。抓当前,谋长远,集团党委决定,帮西坑村建立芦笋基地,让贫困户勤劳致富有平台、稳定脱贫步子稳。

  平整土地、搭建大棚、种植芦笋、培土施肥……西坑村芦笋基地占地100亩,新建了95个大棚。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挣,村民们脱贫的劲头更足了。许红英在芦笋基地除了干些体力活,还用心学习修剪、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很珍惜这个产业扶贫好项目。

  4月初,芦笋基地开始种苗,10余名贫困村民来到基地务工,每人每天有110元务工收入。村支书刘雪明告诉记者,这批“扶贫苗”种下去,可连续采收8年,后期能吸纳50人就业,每年可为贫困户增加近20万元务工收入,为村集体经济增收70万元。

  近年来,西坑村通过易地搬迁和危房改造,改善了部分村民的居住条件,但仍有142栋C类危房。除了政策性资金保障外,该村危房改造还存在较大资金缺口。宜春交投集团及时伸出援手,对107户贫困危改户予以补助,帮助贫困户圆了“安居梦”。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该村下村组至哨前组的道路年久失修,破败不堪。出行难,农产品外销更难,村民们盼望有一条好路。宜春交投集团筹资新建了这条1.6公里的道路。

  西坑村有一条600米长的街道,是村民居住最为集中的地方。因早期道路和沿街房屋建设缺乏规划,街道常年积水,卫生状况堪忧。宜春交投集团从群众的需求出发,筹资配合当地新农村建设与村庄整治,将这条街道铺上了沥青。“能铺上沥青就非常难得了,还投入70余万元建了排水沟,这样的帮扶用心又用情。”58岁的李桂发感激地说。前些年每逢暴雨,街道的积水会倒灌进他家一楼。今年6月持续强降雨,新的排水沟派上了大用场,街道再也没有积水了。

  去年8月,宜春交投集团还在西坑街道、学校附近安装了50盏太阳能路灯。“过去鸡进笼,人就进屋,夜晚的村子静悄悄。自从装上了路灯,村里亮了,广场舞也跳起来了。”村民蓝梅香说。目前,广场舞队增至15人,散步的村民也多了,店铺营业从晚上7时多延迟到9时,西坑的“夜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西坑人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2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