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抚州7月9日消息(胡斐)“在广昌县龙港村,像我这样喜住新居的有几十家,真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唐达旺激动地说。
唐达旺与一位残疾儿子相依为命,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去年,广昌县头陂镇龙港村63岁的贫困户唐达旺获得政府给予的危房改造补贴1.3万多元,盖起了一栋新房子,并协调安排唐达旺至村里的养鸡场工作。
据了解,广昌县于2014年启动为期5年的脱贫攻坚“共创·小康”工程,确保到2017年实现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行列、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通过精准识别贫困户,针对不同的致贫原因,采取生活扶贫、产业扶贫、政策兜底三管齐下的办法,全面打响精准脱贫攻坚战役。
精准扶贫,首先要解决扶“谁”的问题。为确保调查摸底全面准确,广昌县科学设置调查指标,从扶贫对象的家庭人口、居住条件、收入情况、劳动能力、健康状况等方面逐户逐人开展调查,并将调查结果进行县、乡、村三级公示。
龙港村是广昌县实施苏区振兴与脱贫攻坚打造的示范点之一。近年来,该县里已整合烟草援建资金、彩票公益金、财政扶贫资金等总计达1129万元,为该村实施土坯房改造、新农村建设、道路、学校、卫生院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改善了村容村貌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让75户贫困群众(其中分散改造51户,集中新建24户)挪了“穷窝”圆了“新居梦”。
广昌县把贫困对象分为五保户、因病、因灾、因生产条件制约和因学致贫五种类型。在此基础上,按照不同贫困类型分户施策。对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恶劣的,通过实施土坯(危)房改造,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让其住有所居、安居乐业;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给予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支持,帮助其发展生产摆脱贫困;对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在贫困线以下和丧失劳动能力的,统筹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各项救助保障措施兜牢“底线”。
为让贫困户实现住有所居、安居乐业,广昌县在对全县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识别和科学分类的基础上,对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恶劣的贫困村群众实施以土坯(危)房改造为重点的生活扶贫,重点解决贫困群众住房难、出行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该县出台了土坯(危)房改造补助办法,采取整村改造与散户改造相结合,在整村改造点同时配套改造道路、用电、安全饮水、村庄环境、学校和卫生室等基础设施,着力改善群众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让贫困户挪出“穷窝”住新房。据了解,2014年以来该县共实施农村土坯(危)房改造4620户,其中整村改造点3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