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赣省成立——中央苏区北部立起屏障1932年10月中旬,中央红军在周恩来、朱德的指挥下,利用蒋介石集中兵力“围剿”鄂豫皖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对中央革命根据地暂取守势的时机,再次向闽赣边进军,取得连克建宁、泰宁、黎川三城的大胜利,建立建黎泰革命根据地。1933年春,中央红军相继攻克闽赣边的资溪、金溪、光泽、邵武、将乐等县。尤其是中央红军与闽浙赣红10军在贵溪县上清会师,改编为红11军,活动于闽赣边区。至此,建黎泰与信抚、闽北革命根据地打通联系,连成一片。为争取这一区域成为巩固的革命根据地,苏区中央局决定成立闽赣省。1933年4月26日,中央人民委员会举行第40次常会,讨论建立闽赣省的有关事项,认为“闽赣苏区地方广大,在政治、军事上均占重要地位,争取这一广大区域成为巩固的苏区,实为夺取抚州、进攻南昌的必要条件”,决定“将建黎泰、金资光邵、闽北苏区,以至信抚两河间一带地区划为闽赣省,立即成立闽赣省革命委员会”。
苏区中央局抽调中央苏区和闽浙赣省干部担任闽赣省各级领导职务。4月22日,中共闽赣省委成立,任命共青团中央书记顾作霖为省委书记。5月上旬,闽赣省工农兵临时代表大会在黎川县湖坊圩召开。会议由顾作霖主持,通过了闽赣省革命委员会委员名单,成立闽赣省革命委员会,邵式平任主席。6月4日,闽赣省军区成立,肖劲光任军区指挥(司令员)兼政委。7月,闽赣省机关由黎川湖坊迁入黎川县城。
闽赣省委、省革命委员会成立后,广泛深入开展了土地革命,使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从而激发了革命热情和生产积极性,全省各地办起炼铁、农具、硝盐、造纸、被服、兵工等小型工厂;建起消费、粮食、生产等合作社;建立银行、贸易局、粮食调剂局,沟通商业渠道,通过输出土特产,购入食盐、布匹、医药等紧缺物资,部分地解决了根据地的物资供应,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根据地在斗争中得到巩固和发展。闽赣省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人口100万人,区域范围包括现属江西、福建两省的抚州、上饶、鹰潭、三明、南平5个设区市的21个县(市)的全部或部分区域,其中,江西省有黎川、资溪、南城、金溪、南丰、贵溪、上饶、铅山、广丰9个县(市);福建省有建宁、泰宁、崇安、宁化、清流、明溪、光泽、邵武、建阳、浦城、将乐、沙县12个县(市)。
1933年9月,第五次反“围剿”战斗首先在闽赣省打响。在“左”倾路线的错误领导下,闽赣省在军事上步步失利,闽赣省委、省革委会、省军区机关先后从黎川县城迁往黎川德胜镇水井村,再迁入建宁县城。1934年5月16日迁往建宁都上村、彭湃县里坑村、宁化县城等地;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闽赣省斗争环境日益艰苦恶劣;次年5月,闽赣军区武装被打散,活动结束。
从1933年4月到1935年5月,闽赣省苏区仅存在了两年时间,但它的党组织建设、政权建设、武装斗争、根据地各项建设,对中央苏区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积累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