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节俭美德,践行‘光盘行动’;增强卫生意识,推行公筷公勺;践行绿色理念,禁食野生动物……”3月底,省文明办、省生态环境厅、省商务厅等八部门联合发布《“文明用餐行动”倡议书》,号召全省广大群众养成使用公筷、文明用餐、健康生活的日常习惯。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随着防护意识提升,人们的卫生习惯得以重塑,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不扎堆变成绝大多数人的自觉行动。在“后疫情”时期,如何以疫情防控为契机,唤醒公众文明共识,延续良好习惯,成为各地的“共答题”。
从用餐实行分餐制,到推广使用公筷公勺,文明餐桌“新食尚”正在形成。
南昌发布“公筷公勺”公益广告,以直观生动的方式传递文明就餐理念;赣州市烹饪餐饮饭店行业协会号召餐饮行业推行公筷公勺行动……日前,我省各设区市结合实际,通过不同方式,积极倡导文明、卫生用餐方式。
“我们酒店根据菜的品种,带颗粒的、带汤类的配公勺,热炒类的菜就配一双公筷。”4月9日,在抚州市东乡国际大酒店,餐饮服务人员在洗手、消毒后,开始摆盘。相较于疫情之前,餐桌每道菜旁边都配了公筷和公勺。
随着我省疫情形势持续向稳向好,东乡区餐饮店相继有序开店迎客。为此,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餐饮主管部门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倡议使用公筷公勺,得到全区2700多家餐饮业主的积极响应。从线上发布文明就餐、公筷公勺行动信息,到线下上门普及卫生健康知识,东乡区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让公共餐具渐成餐桌“标配”。
与此同时,复工复产“集结号”的吹响,正倒逼餐饮业作出改变。
3月30日,新余市启动“推行公筷公勺,文明健康用餐”活动,号召广大市民、全市餐饮企业及餐饮从业人员,共同推行公筷公勺用餐,养成文明健康的用餐习惯,鼓励市民到餐饮服务单位消费,促进餐饮业迅速恢复发展。
在新余市陈香餐饮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晓江看来,新冠肺炎疫情对餐饮业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后疫情”时期,恢复堂食后,餐饮人在挽回损失的同时,必须有所担当,因为防止交叉感染、保障市民健康是餐饮人应尽的责任。“起初有些客人不习惯,但通过温馨提示卡和服务人员的提醒,客人们慢慢接受在用餐时合理使用公筷公勺、私筷私勺。”
南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办副主任吴景文表示,多人一起用餐时,使用公筷公勺可以避免个人使用的餐具接触公共食物,能减少病从口入的风险。在疫情期间,避免混用餐具在一定程度上能阻断复工复产后的交叉感染风险。
在省市县三级联动中,育新风的探索仍在继续。
“以前和朋友聚餐时,碰到饭店提供公筷公勺,会觉得多此一举,经常要求服务员撤走公筷。如今大家改变了想法,就餐时还会相互提醒、劝导使用公筷公勺。”日前,在德兴一家饭店用餐的叶先生说,在外用餐使用公筷公勺渐渐成了一种文明风尚。“但回到家后,分餐、用公筷都很难做到,特别是家里老人不理解、难配合。”
从我省公筷公勺落地情况来看,在餐饮行业、单位食堂和家庭等不同场合中,最难落地的是家庭。记者注意到,日前,浙江、江苏等地陆续出台公筷公勺使用规范,将公筷公勺使用纳入市民公约,旨在让公筷公勺使用从政府倡导变为公众生活中的自觉行为。
“推行公筷公勺,是对自己和他人健康的负责,更是‘小餐桌大文明’的直接体现。”省文明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从另一角度看,这次疫情对于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文明风尚来说,是一次难得契机。“通过大力推行公筷公勺,倡导健康文明生活理念,对于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有针对性开展精神文明教育具有积极作用。”
该负责人认为,家庭聚餐一菜一筷、一汤一勺,各取所食,很多人还很难做到。因为任何习惯的养成,都需要时间的积累。文明用餐的行为,既需要党委、政府倡议和各地推广,也需要通过建章立制,形成配套系统的制度规范,从而让防疫经验转化成爱国卫生运动新抓手,推动公众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