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云香正在种植竹篙薯。
本报记者 洪怀峰 文/图
挖沟、培土、施肥……4月17日,63岁的薛云香正顶着烈日栽种竹篙薯。竹篙薯素有泰和人参之称,是当地的特产。“这里有10亩,亩产可以达到4000斤,管理好了,今年仅竹篙薯就可以增收10万元以上。”薛云香说,要感谢党和政府的扶贫好政策,在当地政府和扶贫干部们的帮扶下,她家的光景一年比一年好。
薛云香是草坪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3年以前,她家在草坪村附近的新洲岛以打鱼为生。2013年,由于新洲岛要建石虎塘发电站,薛云香一家不得不上岸转产转业。
“我丈夫一只手残疾,我本人腰椎常年疼痛,手指不能正常弯曲,也是残疾。”薛云香说,幸亏享受了移民上岸房屋安居政策,一家人的住房问题彻底得到解决。除了住房有保障,薛云香一家还享受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有关扶持政策,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一系列的扶贫政策如春风化雨,让薛云香一家摆脱困境。
“虽然在当地政府与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不愁吃不愁穿,但是作为贫困户,不能一味靠政府救助,好日子还是要靠自己干出来。”在薛云香看来,身体残疾了,人不能没有志气,要别人看得起,一定不能当懒汉。
薛云香与丈夫刘建国主动提出要靠劳动养活自己,不愿意年年吃救济。于是,在驻村扶贫工作队与村“两委”的帮扶下,薛云香一家开始养牛、租地种花生油菜等,顺利脱贫。去年,通过养牛、种植车前子等,家里纯收入有8万多元。
日子一天一天好起来了,薛云香一家干劲越来越足,今年她家养牛规模扩大到16头,新栽竹篙薯10亩,种植了6亩花生、2亩车前子,套种油菜4亩、种马兰瓜2亩。
“我估算了一下,今年通过这些种养,家里的纯收入加起来可以达到20万元左右。”薛云香说,穷没关系,千万莫懒,只要肯吃苦,又有党的好政策,脱贫并不难。尤其令她开心的是,由于家里的种养规模扩大,需要更多的人力帮忙,她还带动了同村的部分村民就业,得到驻村扶贫工作队与村“两委”的肯定,被列为今年村里“三好”贫困户的候选人。